地壇醫院ICU一位年輕醫生與新冠病毒較量的一千天_每日資訊
2023-01-17 14:35:09 來源:中國青年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北京青年榜樣郭賀冰。受訪者供圖
這是患者到了萬不得已的情況才會邁入的地方,也是主治醫師郭賀冰再熟悉不過的戰場。
過去3年,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一直是北京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重癥監護病房(ICU)更是挑起了救治最重病人的擔子。作為ICU青年突擊隊的一員,戰“疫”的1000多天,郭賀冰始終站在與新冠病毒較量的第一線。
最近,郭賀冰獲得了2022“北京青年榜樣”的稱號,這位優秀的年輕醫生說,他只不過是學著前輩們的樣子白衣執甲,無怨無悔。他的師傅們,也是ICU里高年資的大夫中,有相當一部分曾在20年前與SARS較量。相比他們,郭賀冰說自己的經歷,“微不足道”。
2018年,重癥醫學科碩士畢業生郭賀冰成為地壇醫院的年輕醫生“小郭”。一年多后,“小郭”就迎來了職業生涯的大考,與新冠病毒正面交鋒。
除了見過SARS外,科室里30%左右的高年資醫護人員還參與過甲流、黃熱病、鼠疫等傳染病救治和防控。等到應對新冠病毒危重患者救治時,科室團隊已經感染具備成熟的插管、實施ECMO(體外膜肺氧合)等能力。
相比重癥的救治技能, 郭賀冰說,自己在ICU學會的最重要的本領是,“盯住病人”。
“病人病情好轉是大夫盯出來的,病人救治也是盯出來的。”郭賀冰說,這句地壇醫院ICU的“信條”來自科室主任劉景院。
自1996年地壇醫院重癥醫學科正式成立起,劉景院就一直“扎”在一線病房,一代代醫護人員傳承著“盯在病床前”的精神,盡可能多地把患者從“鬼門關”撈出來。
“為什么叫臨床大夫,只有在病人床邊的大夫才叫臨床大夫。”到了郭賀冰這一代,也在用同樣的原則救治危重癥患者。他記得,自入職地壇醫院后就開始練習穿戴防護裝備,醫院內有專門的老師盯著新人,細到帽子的穿戴、口罩先拉哪根繩,都有嚴格的考核要求。
但與普通的傳染病救治相比,傳染病危重病人的救治給醫護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N95口罩、防護服、防水隔離衣、雙層手套、護目鏡、鞋套……醫生在穿戴三級防護的情況下進行精細化操作,同時承擔被暴露的風險,難度大大增加。
例如,為了改善患者體內氣體交換和血氧飽和,七八個醫護人員每隔兩小時左右需要幫助患者翻身拍背,進行俯臥位通氣。郭賀冰形容,這是腦力活兒,更是體力活兒。
2020年疫情暴發初期,郭賀冰曾看到自己的帶教老師李傳勝穿戴三級防護進入手術室。“當時很冷,李老師在里邊操作了很長時間,出來后腰往上全是濕的。”郭賀冰說道。
年輕人也沖在了戰“疫”的最前頭。疫情初期,地壇醫院就成立了由149人組成的感染中心青年突擊隊、ICU青年突擊隊、肝病中心青年突擊隊、中西醫結合中心青年突擊隊和醫技青年突擊隊5支青年突擊隊,郭賀冰擔任ICU青年突擊隊隊長。
當時,他粗略統計過,除了有SARS防治經驗的高年資醫護人員,剩下的青年幾乎都加入了青年突擊隊。
郭賀冰始終覺得,在ICU病房里治好一個病人,一定不是一個人在努力。3年多的搭班,科室團隊已經形成了高度默契。手術臺上,大家熟知大夫慣用的喉鏡類型,手術臺下,醫護們總能捕捉到彼此的情緒變化。
“在ICU病房里,24小時的關愛,治愈的希望時刻存在。”在郭賀冰看來,醫生與患者共同構成了戰勝病魔的力量,也是他始終堅持在一線的信心之源。
疫情初期,一位高校教授確診新冠肺炎后住進了ICU病房,他希望病房里的窗簾能一直拉開,能夠透過光看到玻璃外面。科室主任劉景院得知后索性將窗簾扎起來,還在窗邊留了紙條:“窗簾不要拉下來,孫教授要看風景。”郭賀冰見證了整個過程,這些細節被媒體報道,也留在郭賀冰內心。
在不少人的眼中,ICU可能伴隨著冰冷、壓抑,甚至絕望。但在郭賀冰眼里,傳遞溫暖也是醫護的職責。
通常,危重癥患者醒來后第一眼看到的是盯在床旁的醫護人員。長期在ICU工作的醫護都知道,從危重狀態中蘇醒過來的患者都會格外緊張,需要醫護人員第一時間給予安撫。郭賀冰已經形成一種條件反射,在開口安撫患者時,他一定先握住病人的手。一向說話飛快地他,會不自覺地放慢語速,降低語調,輕而慢地告訴患者,病情已經好轉,如果再好一點就可以回家,家人就在外面等候……
郭賀冰不止一次被問到過,見慣了生離死別,是不是心硬了、習以為常了?“說實話,真的很難受,但是可能留給我悲傷和難受的時間不多。”如果說果敢快速地作決定是重癥大夫的職業素養,那么在有限的時間里關懷患者則是重癥大夫對生命至上的詮釋。
2023年1月8日,我國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的政策正式開始實施。一天后,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對媒體表示,全國主要城市,正在度過或已經度過感染高峰。
這意味著,郭賀冰可以稍微松口氣。至少與長時間的閉環相比,他不用每次回家,都發現不足1歲的閨女又變了個樣。
不過,就像郭賀冰的座右銘那樣,“啃最硬的骨頭,救最重的患者”。在重癥醫學科的世界里,與傳染病的交鋒還遠未結束。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 劉世昕 來源:中國青年報
[ 責編:孫滿桃]標簽: ICU病房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地壇醫院ICU一位年輕醫生與新冠病毒較量的2023-01-17
- 焦點熱門:遠洋集團與浦發銀行簽署戰略合作2023-01-17
- 維科技術:鈉電池項目將于2023年6月底開始2023-01-17
- 世界視訊!泰永長征:近期市場傳聞習酒借殼2023-01-17
- 環球新動態:證券板塊拉升走強 國盛金控漲2023-01-17
- 英杰電氣:公司電源業務涉及光伏、半導體等2023-01-17
- 簡訊:異動快報:ST龍凈(600388)1月17日12023-01-17
- 標準股份因信息披露違規被證監會責令改正2023-01-17
- 異動快報:宏達高科(002144)1月17日13點02023-01-17
- 跨境通董秘回復:公司未來規劃請查閱公司定2023-01-17
- 易德龍董秘回復:截至2022年12月20日,公司2023-01-17
- 世界速訊:新時達董秘回復:公司信息請以公2023-01-17
- 異動快報:通達動力(002576)1月17日13點12023-01-17
- 熱點在線丨新聞1+1丨春節旅游 熱起來!2023-01-17
- 冰雪經濟熱 各地齊發力(新春走基層·一線2023-01-17
- 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3.0% 要聞2023-01-17
- 2022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 世界速遞2023-01-17
- 捷順科技:公司提供包括智慧停車場管理系統2023-01-17
- 焦點快播:通力科技:公司為比亞迪提供配套2023-01-17
- 義翹神州:重組蛋白試劑可以用于支持PROTAC2023-01-17
- 寧德時代:公司江西資源項目已陸續拿到首采2023-01-17
- 全球訊息:春節不打烊!惠云鈦業節假日生產2023-01-17
- 今日訊!里昂:重申同程旅行(00780.HK)“買2023-01-17
- 《如果國寶會說話》久別重逢,后會有期! 2023-01-17
- 今日熱文:加強新業態消費者權益保護2023-01-17
- 藍帆醫療董秘回復:相關數據是在滿足一定條2023-01-17
- 當前簡訊:果麥文化董秘回復:公司與東方甄2023-01-17
- 華通線纜董秘回復:公司在電線電纜銷售方面2023-01-17
- 焦點訊息:賽福天(603028)1月17日11點102023-01-17
- 首鋼股份董秘回復:公司部分精礦粉采購自首202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