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 觀點 > 正文

        【世界新視野】涵養優良學風 勇攀科研高峰(講述·弘揚科學家精神(特別策劃))

        2023-01-19 08:24:54 來源:人民日報

        科學家們奮力攻關,引領我國科技事業不斷創新發展——

        涵養優良學風 勇攀科研高峰(講述·弘揚科學家精神(特別策劃))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資料圖】

        過去一年,在科技強國一線,涌現出很多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他們用專注和專業突破一道道世界難題,在奮力攻關中,弘揚科學家精神,培育創新文化,涵養優良學風。

        自2021年底開欄以來,本報“講述·弘揚科學家精神”欄目累計刊發40期報道,報道了一大批來自各行各業的科學家。春節前夕,本報記者回訪曾經報道過的部分科學家,傾聽他們心懷家國、求實創新、協力攻關、默默奉獻的動人故事,感悟他們身上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

        ——編 者

        愛 國

        國家海洋監測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軍成

        堅持做國家需要的事情

        本報記者 李 蕊

        距離第一次見到國家海洋監測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軍成教授,已過去一年時間。可初見時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王軍成兩鬢已是斑白,身著一件陳舊的深灰色大褂,手中握筆,伏案修改著學術論文,聽到記者的聲音,他抬起頭來,露出和藹可親的笑容。

        四十余載,從青絲到白發,王軍成持續在海洋監測領域耕耘。浮標是海洋環境探測、監測的基礎裝備,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的國產浮標裝備和相關技術應用幾乎空白,而國際上已經建立了業務化的浮標監測網。王軍成帶領團隊走遍沿海,每天向國家海洋局和中國氣象局提供約3萬組氣象水文數據,為我國發展海洋事業提供了技術支撐。

        “我這輩子,人在陸上,根在海里。”這是王軍成常說的一句話。從事海洋浮標研究異常艱苦,甚至充滿危險。有一次,王軍成與團隊成員乘船去檢修浮標,那天風大,海浪高達2米,他一邊修一邊吐;那次作業,船與浮標發生了猛烈碰撞,危急時刻,他只能系上繩子、套上救生圈逃生。

        再次提起這些經歷,王軍成仍心有余悸。環境異常艱苦,但王軍成依然篤行不怠。“必須加快新型智能海洋浮標研發,讓新一代浮標充滿‘智慧’。”采訪時,談及下一步工作,王軍成興奮不已,他的眼里閃著光彩,那是他對海洋事業發自內心的熱愛。

        過去一年,王軍成依然忙碌,帶領團隊日夜攻關,開展自主可控的浮標智能化前沿技術研究。新年伊始,馬不停蹄,他們正忙于重點攻克浮標智能化研究的一些關鍵技術,推動實現我國海洋監測浮標網從“自動化”向“智能化”的升級換代。

        記得上次采訪時,先生指著窗外的一座山說,平日里,他總會抽出時間去爬山。“科學事業就像攀登,有陡如峭壁的山坡,甚至充滿危險,唯有堅持下來,才能‘一覽眾山小’。”

        建功海洋,矢志報國,幾十載如一日,初心始終不改,堅持做國家需要的事情,這種精神令人肅然起敬。他希望這種精神在有志青年中得以傳承,化為理想信念的火種,最終匯聚成獻身海洋事業、報效祖國的磅礴力量。

        創 新

        河南大學納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張治軍

        下好創新這步先手棋

        本報記者 王 者

        再次來到河南大學納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中試基地,總工程師張治軍依舊在忙碌,在初級放大實驗平臺,他正緊張地調整各項參數。談及過去一年,張治軍直言“收獲滿滿”。“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從事納米材料的研究更是要堅定不移地進行創新。”臨近春節,張治軍仍每日工作繁忙。

        2022年下半年,張治軍獨辟蹊徑,從橡膠材料生產最初始的工序入手,把納米材料與傳統橡膠材料工藝相結合,對橡膠材料生產進行了大膽嘗試。在中試基地,一條可實現從特種納米二氧化硅到復合橡膠連續化生產的濕法混煉膠示范性生產線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為了驗證示范生產線的效能,張治軍不辭辛苦,多次赴外地進行考察和現場實驗。去年9月底,他帶領10名由教師、碩士研究生和技術工人組成的科研團隊,攜帶30余噸設備和實驗材料,跋涉3000余公里,遠赴中緬邊境的橡膠生產工廠,開展天然鮮膠乳與納米材料連續濕法混煉工程技術的深度驗證試驗。

        在云南工作生活期間,張治軍總是親力親為,帶領團隊成員赤腳踏入膠池觀察、思索,有時在膠池中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一天下來早已汗流浹背。晚上,他還要及時整理白天的實驗數據,制定第二天的實驗方案。“時間緊迫,容不得半點馬虎,有好的想法就要盡快落到實處。”張治軍說。

        “科學實驗就是一個‘現象觀察—分析判斷—總結改進’的過程,從事科學研究就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斷能力,持續創新,這是一個合格科研工作者不斷進步的過程。”在外實驗期間,他常常把自己對科研的感悟與團隊成員分享,激勵團隊成員不斷創新、不斷進步。

        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張治軍始終砥礪奮進、不斷前行,從高性能納米潤滑油材料到特種功能納米二氧化硅再到橡膠材料,正是在創新精神的驅動之下,張治軍跨過了一座座大山,取得了一個個新的成就。在科研的征途中,只有下好創新這步先手棋,才能把握科技進步的主動性。勇于創新、敢于創新,張治軍步履不停……

        育 人

        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張信榮

        培養更多高質量科研人才

        本報記者 吳 月

        冬日的國家速滑館,吸引了不少游客。“冰絲帶”中應用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系統,凝結了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張信榮的創新與堅守。

        “大型二氧化碳制冷及其跨臨界全熱回收技術在北京冬奧會的應用,只是一個起點。未來,很多領域都可以應用我們的技術。”時隔半年多再次見到張信榮,記者感到他的話語間多了幾分輕松。從煤礦深層熱害治理到二氧化碳儲能,從數據中心到零碳機場,張信榮細數最新的研究成果,每一項都令人驚嘆。

        豐碩的成果,成為張信榮的教學素材。“教書育人是我們的主要職責。”張信榮說,“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才能培養出高質量人才。要教育引導學生熱愛科學、追求真理,服務國家和社會。”懷著這份初心,張信榮且行且思。

        課堂上,有精心的講授。上學期,為了給工學院大一學生講好“現代工學通論”課程講座,張信榮在課前花了很長時間備課。“如何啟發學生思考、向學生提出哪些問題,都需要提前認真準備。”課后,學生們圍著張信榮請教問題,久久不散。教師用心教,學生用心悟,成為課堂上的一道風景。

        活動中,有投入的身影。2022年9月,北京大學開學典禮上,張信榮作為教師代表發言,他鼓勵學生們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在教授茶座活動中,他結合科研經歷,寄語學生們“多學習、勤思考,認準目標、不斷努力”。展現自己科研工作者的理想與堅守的同時,也向同學們展現師者的關懷、學者的情懷。

        實驗室里,有悉心的指導。“這一年,學生們進步都很快!”談到學生的成長,張信榮十分高興。他的辦公室隔壁就是學生們的實驗室。他注重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培養學生獨立解決科研問題的能力。

        做好老師,要執著于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張信榮始終堅守初心,在教書育人和科研創新上不斷創造新業績。

        求 實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原研究員印開蒲

        讓所做的東西都立得住腳

        本報記者 王永戰

        第五版修改書稿上,密密麻麻的便簽記錄下一個個要修改的地方;打開手頭的第六版修改書稿,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原研究員印開蒲又講起添加說明文字的情況。對每一版書稿都精心思考、修改,印開蒲迎來了新作《百年變遷——兩位東西方植物學家的影像重逢》一書的出版印刷。

        新作來之不易。拍攝過程中,年近八旬的印開蒲背起行囊再出發,不顧高齡體力下降,重訪多個老照片拍攝地,記錄下生態環境變遷的點滴。而在書籍編輯和校對過程中,老人又一個一個字琢磨,一處一處思考,確保內容準確無誤。矢志求實,印開蒲要讓作品經得住歷史和讀者的檢驗。“不能有一處遺漏,也不能有一處含糊,全部都要弄通弄明白。”印開蒲說。

        回想起10余年前《百年追尋——見證中國西部環境變遷》一書出版發行,過往歷歷在目。那是印開蒲歷時6年,走遍四川、重慶和湖北等地尋訪、拍攝和記錄的成果。當時書籍甫一出版,就掀起一股潮流,許多人自發拍攝生態照片,記錄環境變遷。而今,捧起即將付梓的再版書稿,印開蒲仍然對每一個細節都記憶猶新,還常常把有趣的內容分享給讀者。“在選照片時,要通盤考慮,不能缺漏、更不能含糊,有些變化很大的地方,還要找當地的老鄉和縣檔案館的專家咨詢核實。”

        擇一事,終一生。成為一名生態學家,于印開蒲而言也許偶然,但60余年堅持卻絕非意外。從學習繪制植被地圖,到參與橫斷山脈植被調查等多項考察,從建言九寨溝和亞丁自然生態保護,到記錄跨越百年的生態環境變遷,履行好作為生態學家的責任,印開蒲始終堅持記錄事實、講述真實、傳播現實。植被分布在他的精細測量下轉變為可供后人研究的基礎資料,生態環境變遷在他的講述下受到廣泛關注,西部生態環境變遷在他的記錄下成為闡釋美麗中國的最好注腳。

        一切源于求實,一切得益于求實。“讓所做的東西都立得住腳”,這位老生態學家用一生證明好成果經得住歷史和實踐檢驗。

        奉 獻

        青海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總工程師潘彤

        在高原上綻放青春年華

        本報記者 賈豐豐

        夾雜著零星雪花,寒風掠過城市的上空。夜色中,青海礦產勘查開發局12樓,總工程師潘彤的辦公室內依然燈火通明……

        “目前,我們正圍繞柴達木盆地鹽湖資源的保障能力提升進行集中攻關研究,特別是深層含鉀鹵水的形成機理、開發利用、成礦單元劃分及成礦過程等,過年前還有一些工作要抓緊干完。”晶瑩剔透的鹽花,對潘彤來說意義非凡,因為這背后連接著國家戰略性礦產的安全供給,“隨著我們對柴達木盆地成礦單元和成礦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入,這將為青海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提供新的找礦方向。”

        從兩個千萬噸級銅鉛鋅國家資源儲備基地輪廓初顯,到察爾汗鹽湖、錫鐵山開發利用,再到助力青藏高原生態保護……這些年,潘彤和同事們用腳步踏遍了高原的山山水水,高原也塑造了他們勇攀高峰的堅韌品格,賦予了他們像大山一樣默默堅守的性格特質。“野外工作不僅是對地質現象的記錄與描繪,更飽含著對壯美山河和邊遠地區群眾真摯的愛,能把個人的事業與奉獻祖國、造福人民結合起來,何其有幸!”年近花甲,潘彤依然干勁滿滿。

        “選擇了地質工作,就選擇了和荒山野嶺作伴,選擇了對大地深處的艱難探索。”潘彤說,這不僅意味著艱苦的付出,更意味著道路的曲折。“最多時,我們有上萬人奮戰在找礦一線,但每一次出成果都十分艱辛,我們相信,只要不怕苦、不服輸,使勁鉆研,功夫就不負苦心人。”潘彤說,“就像每個戰士都想建立戰功一樣,為祖國找到富礦是每個地質隊員的夢想。每一次地質發現都離不開前人的積累、同事的配合,這背后,是地質人不怕吃苦的勁頭、反復試錯的勇氣,也是拼搏奉獻的傳統。”

        科學探索從來都不是坦途,但大地不會辜負每一個努力前行、不斷攀登的人。正如潘彤所言,“只要心懷家國,奉獻又何嘗不是一種綻放,高原就是人生的舞臺,這是我們地質人的詩與遠方,也是無言的浪漫!”

        協 同

        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量子頻標研究團隊

        像齒輪嵌套一樣精誠合作

        本報記者 原韜雄

        2022年10月31日下午,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2000公里外,坐落于陜西西安臨潼區的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掌聲陣陣……在夢天實驗艙內,有著他們心血的結晶——空間站高精度時頻科學實驗系統。

        該系統由任務總體單位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聯合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一起組織國內10余家單位共同研制,是夢天實驗艙內最復雜、難度最高的科學實驗系統。它將是全球最高精度的時間頻率產生及原型系統,包含了國際首臺空間光鐘、國際首臺空間超窄線寬激光器、國際首套具有微波和激光雙鏈路的低軌航天器天地時間頻率比對系統……這些科研成果的背后,凝聚了眾多科學家的智慧與心血。

        國家授時中心主任張首剛是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和總指揮。上次見他是10個月前,如今再次見面,他依然腰板筆直、走路帶風,卻能從他的雙眼中看出明顯的疲態。“把地面實驗室里近40立方米的三臺原子鐘、比對測試系統及光纖時頻傳遞系統等裝置壓縮進容積不到1.2立方米的空間站實驗柜,技術指標不降,還要能承受巨大的力學沖擊,同時所有儀器都是自主研制,難度超乎想象。”張首剛說,“但我們做到了!”

        全國10余家單位、200多人的科研團隊、歷時12年,終于將“光鐘按計劃交付上天”。空間光鐘是原子鐘研究的制高點,每一項性能的測量和優化都需要漫長的過程。由于成熟度低,許多電子、光學和物理系統都需要各方研究人員重新設計,反復試驗。

        在2022年為期80多天的攻關階段,所有科研人員吃住都在實驗室,連平常特別忙碌的張首剛有時也“吃不消”。“樓道里堆著架子床,我在實驗室門口現場辦公,方便與團隊隨時溝通。”張首剛回憶,“大家不怕辛苦,怕的是趕不上進度。”

        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招無不中。在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科研人員們精誠合作,集智攻關。正如張首剛所言:“每一名科研人員就是一個齒輪,把自己擰緊了、轉起來,大家相互嵌套、精誠合作,我們一定能攀向一座又一座科學高峰。”

        [ 責編:袁晴]

        標簽: 納米二氧化硅 科研人員

        精彩推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免責聲明 | 誠聘英才 | 廣告招商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8-2020  www.chahao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品質網 版權所有
         

        聯系我們:435 227 67@qq.com
         

        未經品質網書面授權,請勿轉載內容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www.亚洲成在线|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四虎 | 亚洲色少妇熟女11p|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最新亚洲春色Av无码专区| 亚洲午夜免费视频| 亚洲永久永久永久永久永久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视www| 国产偷窥女洗浴在线观看亚洲| 另类专区另类专区亚洲| 亚洲第一成人影院|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亚洲高清最新av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 亚洲AV日韩AV鸥美在线观看|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 亚洲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av午夜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 4444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2020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四区|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久久网站|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亚洲成AV人片在|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亚洲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亚洲AV香蕉一区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日韩成人综合天堂| 亚洲人成色77777| 亚洲最新永久在线观看| 色偷偷亚洲女人天堂观看欧|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