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抗疫口述實錄 | 15天方艙工作,“每一束光都讓我心緒激蕩、眼睛發酸”
2022-04-21 21:31:36 來源:文匯
口述者:王隸(朝陽中學校長)
采訪記者:通訊員:彭旭卉顧一瓊
這是王隸在方艙工作的第15天。作為指揮部四人組之一,他是最早一批入駐進方艙的人員。調配物資、裝卸貨物、協調需求、解決問題……每天工作都像打仗一樣:清晨6點開工、次日凌晨1點收工的工作時間是常態,最晚一次凌晨4點才結束工作,打個盹又精神抖擻地起來干活了。
日前,記者終于撥通了王隸的電話。電話那頭的聲音沙啞、語速飛快,但語氣堅定、鏗鏘有力。
就在接受采訪的那段時間,王隸還在不停地收集方艙內學生們的名單——“我們正在排摸每位孩子的情況,希望解決好這些在方艙的孩子們的學習問題。”
為了這件事,這幾天王隸更忙碌了,但他笑著說:“這是應該的,等著我們的好消息!”在電話里,王隸講述著每一位并肩作戰的同伴們,回憶著點點滴滴讓他感動的瞬間。
我在方艙,每一天都是極累的,清晨6點開工、次日凌晨1點收工的工作時間是常態。但每一天也是極為振奮的,因為每時每刻,都會被身邊的人和事所感動,并為之充滿力量。
這些人和事,常常在某一刻忽然讓我心緒激蕩,眼睛發酸,我幾乎能夠確認,這些人,就是精神明亮的那些人!我看到的是一束束溫柔又耀眼的光芒,它們在每一個地方、每一個瞬間,熠熠閃光!
第一束光:雷琨 方艙保潔
他的明亮,像一團火
第一個該說誰呢?這是卡住我的第一個問題,因為有很多人幾乎同時涌在我的眼前。還是先說說小雷吧,因為他的明亮,像一團火。
“小雷?” “對!” “雷鋒的雷?”我倆一起笑了。一個20歲出頭的小伙子,還像是一個大孩子。剛出艙的他,脫下“大白”,全身上下的衣服,像從水里撈出來一樣貼在身上。按照方艙的規矩,我遠遠地拋給他一瓶水、一件干衣服,“快去洗個澡,然后我們聊聊?”他一邊仰頭灌水,一邊努力點頭。
后來的聊,更多的是他一個人在說,一直說……方艙的第一天,他幾乎始終在奔跑,他工作艙區的飲水機發生了故障,患者們要喝熱水,他就一層層樓跑上跑下,幫忙送熱水;患者有情緒,他一直努力勸解;因為勸阻吸煙,還遭別人“白眼”……我說:“我跟你聊的目的是要告訴你,這只是開艙的第一天,不要太拼,不要透支,日子還長。”
可他若有所思地喃喃:“做事情嘛,一定要透支。當然要透支!”“早點休息吧!”我說:“對了,你的全名是?”“雷琨!”琨——美玉也。
第二束光:高鵬上海靜安城建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這段時間,似乎全世界都在找他
高鵬,整個方艙的設計、施工負責人。三天里,從趕到工地的第一秒,他把隨身的行李包和外套隨手往身邊的墻角一放,就幾乎再也沒有停歇過。勘察現場、設計方案、調配人員物資、監督工程進度和質量。這三天,他的電話一直沒有斷過,仿佛全世界的人都在找他,他一邊講著電話,一邊在工地四處巡視指揮。
每天,我都可以在手機上看到他的步數,三萬多步!第一夜,他路過我的辦公室時已是深夜12點多了,他邊打電話邊坐下,我問了他一聲:“餓不餓?吃碗泡面?”他搖搖頭:“有!”然后繼續打電話。我還是給他泡了碗面,一會兒面泡好了,他卻突然跳起來,舉著電話往外沖。我喊:“只要五分鐘,吃完再去!”。他說:“一會兒!”他回來的時候,我已經睡著了,瞇眼看了看時間,是凌晨三點。
第二夜,150名工人夜里11點趕到工地,他馬上指揮大家開始施工,一直干到凌晨三點多,不知在哪里就地和衣而臥的;第三夜,凌晨四點,他來敲我的窗:“能不能和你擠一下?就在地上,公司給我送來了一個睡袋。”
他一直在奔走,一直在說,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指揮。問題一個個在被解決,方艙一點點顯露雛形。開艙的當天,他來敲窗,是凌晨兩點,這時候,他腳步有些蹣跚。我說:“太累了吧?”他擰開一瓶水,喃喃地說:“是痛風,老婆給我帶藥了。時間太緊了,太緊了……我再想想還有哪里不夠完善。”我說:“先睡吧!”轉身離去。兩個男人都不想讓對方看見自己的眼淚。
第三束光:臧忠上海中企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工裝上永遠別著一枚黨徽
臧工,56歲,瘦。每天,一身深藍色的工裝,胸前別著一枚鮮紅的黨員徽章。不知為何?我感覺他非常為這身“行頭”自豪。他是方艙保潔團隊的領隊,帶領著28名來自不同公司的保潔人員在方艙服務。
無論碰到什么困難,他總是心平氣和;無論接到什么任務,他從來不提困難,而是先去認真地把每一件事落實,然后及時來告訴你:這件事已經辦妥了,那件事還需要一點時間,很快會解決的。方艙的廁所不夠用,調來的箱式廁所還沒有供水,就有人進去使用,結果堵了個結實,等到一注水,滿滿的一盆糞湯。他和副領班吳文娟找來工具,一下一下把糞水舀出去,找到下水孔道進行疏通。組里有一個體弱不能勝任的保潔,他自己頂上去,把別人換下來,安排到相對輕松的清潔區。
他總是這樣,讓你可以很放心地把每一件事情交給他,但是這些事情往往對別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很簡單、很想做的事情,可是他就是那么心平氣和,而且很快地就能把這些事做得妥妥當當。
每天走進方艙之前,他會主動問:有沒有什么患者的東西需要帶進去?每天離開方艙的時候,他也會問:還有什么事需要關照嗎?面對他這樣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只能說:“沒有沒有,快去休息吧,年紀也不小了,悠著點!”他笑著說:“你們比我們更辛苦,大家一起辛苦,總歸會好起來的!”
第四束光:顧煒 靜安區教育黨工委副書記
我們的“指揮大腦”
區教育黨工委副書記顧煒是這里的“艙長”。臨危受命,他趕到的時候,方艙建設正是最后的攻堅階段,后期運營中的人員、住宿、餐食都需解決,和醫療、保安、保潔、消殺、消防各部門各單位的協調工作千頭萬緒。
了解完工程的大致概況,他就像一臺精密的機器,開始高速運轉。很快,方艙支部建立起來了;工程中的問題逐一解決;運營團隊形成了每日例會制度;他關注到每一個細節,深入到每一個環節,了解每一個程序的運轉,及時發出一個個指令,目的只有一個:管理好方艙的團隊,發揮好方艙的功能,服務好每一個病患。
一天深夜,大概是凌晨一點多鐘,方艙到了一集裝箱的防疫物資。夜深了,工作人員們辛苦了一天,大多都已進入了夢鄉,他二話不說,擼起袖子就開始卸貨。在他的鼓舞下,身邊的工作人員們也立刻投入戰斗,一車貨,四個人,近兩個小時的不停往返,當貨物被整齊地碼放進倉庫,大家揉著酸痛的腰腿,長舒了一口氣!
作者:顧一瓊
通訊員:彭旭卉
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編輯:王宛藝
責任編輯:陸益峰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 責編:李方舟]標簽: 運營團隊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上海抗疫口述實錄 | 15天方艙工作,“每2022-04-21
- 公安部:推出六項便民利企措施 最大限度保2022-04-21
- “碼”上守護 “疫”路同行——上海方艙醫2022-04-21
- 吉林:精準服務助力醫藥健康企業復工復產2022-04-21
- 上海金山區方艙醫院首批173位患者出院2022-04-21
- 上海銀保監局發布十五項舉措 加大金融紓困2022-04-21
- 開著救護車去買煙,“救命車”豈能私用?2022-04-21
- 上海,山西老陳醋來了2022-04-21
- 金觀平:加快金融紓困政策落地見效2022-04-21
- 方艙醫院除了醫護,還有他們在默默奮戰2022-04-21
- 老鐵來了!吉林1000噸大米馳援上海2022-04-21
- 疫情影響外企在華經營 商務部:將積極解決2022-04-21
- 上海崇明區方艙醫院今日599人出艙2022-04-21
- 上海:邊角料包裝成精品五花肉 兩男子銷售2022-04-21
- 一年之計在于春|“疫”樣的春天,別樣的春2022-04-21
- 吉 · 抗疫 | 校園的春天2022-04-21
- 全球連線|外國人在上海:奔跑的“洋大白”2022-04-21
- 負重30斤徒步爬40棟樓!實拍上海消防員身穿2022-04-21
- 新華國際時評:海外“中文熱”彰顯文明協奏2022-04-21
- 【地評線】秦平:為鄉村振興插上數字技術的2022-04-21
- 中國經濟為何能實現“開門穩”?2022-04-21
- 上海:今年一季度外貿進出口總值超1萬億元2022-04-21
- 上海市持續開展環境清潔消殺,保持市容優良2022-04-21
- 上海:為陽性感染者孕產婦安排“1+3”定點2022-04-21
- “秒哥”克星,”中醫世家“馬曉年高奢男性2022-04-21
- 集裝箱冷柜、空調庫房……楊浦這家企業為托2022-04-21
- 出艙!2歲小寶寶的回家路上,有“熱心阿姨2022-04-21
- 三曲連奏,“疫”路同行,金山這里處處被愛2022-04-21
- “數字哨兵”+“場所碼”,崇明為重點場所2022-04-21
- 上海國際賽車場方艙醫院正式啟用 床位超過202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