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然和諧共生 這些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讓大地“重披綠裝”
2022-04-22 20:36:54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我國生態惡化趨勢基本得到遏制
今天(22日)是第53個世界地球日,主題為“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保護好自然生態系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內容。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隨著國家生態空間管控更加嚴格、一系列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陸續實施,我國生態惡化趨勢基本得到遏制,自然生態系統總體穩定向好。
自然資源部表示,我國不斷加大生態修復力度,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一大批生態修復重大工程效果顯現。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周遠波:通過科學實施生態修復,我國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得到提高,自然生態系統總體穩定向好,為守住國家生態安全邊界、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奠定了基礎。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合計下達獎補資金500億元,支持各地實施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整體提升了青藏高原、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等重點生態區及祁連山、賀蘭山等重要生態節點的生態系統質量。
與此同時,我國生態空間管控也更加嚴格。目前,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基本完成,覆蓋了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覆蓋了全國生物多樣性分布的關鍵區域。
礦山生態從“千瘡百孔”變為“重披綠裝”
礦山生態修復是生態保護修復的重要內容。記者了解到,多地正在積極探索利用市場化以及邊開采邊治理等方式,持續推進礦山生態修復保護,很多礦山正從“千瘡百孔”變成“重披綠裝”。
這幾天,在唐山市豐潤區壓庫山片區礦山治理項目,記者看見層層疊疊、鱗次櫛比的梯田式的綠化展現眼前,運輸車輛來回穿梭,大型機械緊張作業中,現場一派繁忙。
近年來,唐山市豐潤區將礦山環境治理納入產業發展規劃,積極探索利用市場化的方式,引進社會資本參與平臺建設和項目治理投入,因地制宜利用廢棄礦山建設公園、旅游度假區等以產業導入帶動礦山修復,實現經濟轉型發展。
唐山市豐潤區壓庫山片區礦山治理項目負責人高波:壓庫山片區治理項目是豐潤區最大的集中連片的礦山修復項目,截至目前,項目區內所有的地質災害隱患已全部消除。(下一步)對整個區域及周邊進行生態修復和景觀提升,為下一步產業規劃與轉型發展提供便利條件。
廢棄礦山正在披上綠裝,而在內蒙古很多正在開采的礦山也在同步修復治理。礦區在保證安全生產的同時,提前定制修復方案,將生態修復治理放在首位,涵養水土,提高植被覆蓋率。
野生東北虎豹種群數量逐年增加
生物多樣性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基礎,去年才設立的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已經成為東北虎豹等野生動物棲息、繁衍之地。
日前,一只野生東北虎,偶然闖入了琿春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點的視頻監控畫面。
琿春出入境邊檢站執勤二隊民警 劉璐璐:當時看見很激動,還有點害怕,還有點小驚喜。
劉璐璐告訴記者,視頻監控區域屬國家虎豹公園范圍內,隨著天然林保護工程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的推進,尤其是東北虎豹公園批復設立以來,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最新數據顯示,野生東北虎、東北豹數量由試點之初的27只和42只,分別增長至50只和60只,監測到新繁殖幼虎10只以上、幼豹7只以上,并呈現明顯向中國內陸擴散的趨勢。
目前,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內,安裝了一套“天地空”一體化自然資源監測和管理系統,野外3萬臺紅外相機,實現了公園的全覆蓋實時監測,不僅可以實現高清圖像和視頻實時回傳,還能把土壤、水質、空氣等傳感器的生態因子采集回傳。
引導社會公眾樹立生態文明理念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北京舉行了各種各樣的科普實踐活動,引導社會公眾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建立正確的自然資源觀。
在自然資源部地圖主題書店,一場科普講座正在進行。中國地圖出版社高級編輯王陽為現場觀眾展示了我國水資源分布圖、森林資源分布圖、國家公園分布圖等一幅幅專題地圖,詳細介紹了我國各類自然資源和主要自然保護地的空間分布。他還結合云南亞洲象北遷后順利回家、長江十年禁漁成效初現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故事,講述了我國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的成功實踐。
守護綠色家園 共享“春之美”
連日來,各地通過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引導廣大少年兒童親身參與到環保行動中,成為保護環境的“小主人”。
這是中國兒童中心實驗幼兒園舉辦的“地球媽媽我愛你”主題活動,孩子們正在介紹自己的小作品,不起眼的舊材料、廢棄的生活垃圾再加一點創意的小點子,就這樣被“變廢為寶”。
在活動現場,還設置了“留住春天的美”攝影展、找樹大比拼、制作“春天的美食”等趣味活動,引導小朋友們在與自然的互動中,把環保意識扎根童心。
中國兒童中心實驗幼兒園副園長羅娟:孩子們通過去看、去做、去了解,他們就會學會怎么去珍惜現有的資源,怎么樣去保護環境,就是生態文明素養的一個培養,之后是以幼帶家,(通過)綠色家庭創建活動,向更多的家庭、社區傳播生態文明的一個理念。
湖南永州師專附小的同學們則來到瀟水國家濕地公園,通過觀鳥、自然筆記創作等活動,近距離感知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連日來,多地學校還通過環保時裝秀、環保小衛士行動等多種方式,引導孩子們樹立綠色低碳的生活理念。(譚振華 高晨源)
[ 責編:張悅鑫]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與自然和諧共生 這些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讓大2022-04-22
- 國家文物局、中央網信辦開展2022年度中華文2022-04-22
- 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行長田惠2022-04-22
- 中國普惠金融的優秀實踐者和先行者——宜信2022-04-22
- 【凡人微光】“植”此青綠 5000畝荒山迎來2022-04-22
- 【凡人微光】“邊走鋼絲邊繡花” 沙漠變綠2022-04-22
- AMD銳龍PRO6000商業移動處理器跑分現身:多2022-04-22
- 12306汽車票功能全新改版上線:一號通用 2022-04-22
- 每天只能上線1小時!網易游戲發布勞動節未2022-04-22
- 知乎“雙重上市”登陸港交所開盤破發 商業2022-04-22
- 國際清算銀行總經理卡斯滕斯:全球通脹環境2022-04-22
- 12年后的巫妖王與懷舊服 還能“亡者歸來”2022-04-22
- 讓黨旗飄揚在疫情防控一線(抓細抓實各項防2022-04-22
- 學校因疫情封閉管理,她卻要請假離開!背后2022-04-22
- 吉林省:備耕和水稻育秧播種工作基本結束2022-04-22
- “希望,就在明天!”(抓細抓實各項防疫工2022-04-22
- 【上海戰疫】三輪車變身小型“霧炮車” 助2022-04-22
- 【上海戰疫】上海智能機器人投入核酸采樣管2022-04-22
- 滬鄂兩地四方,為援滬醫療隊隊員過生日2022-04-22
- 逾170人告別金山區方艙醫院 國際賽車場變2022-04-22
- 【上海戰疫】上海小伙方艙醫院內“按時上班2022-04-22
- 上海普陀出臺“新12條”助企紓困2022-04-22
- 上海企業如何復工復產?這里推出了精細化“2022-04-22
- 上海同濟新村圈出三個“軟分隔”,大居實現2022-04-22
- 出動保潔人員7211人、清除垃圾412.58噸,上2022-04-22
- 上海:全市疫情已連續幾天呈下降趨勢 清零2022-04-22
- 上海:昨日本土病例出院1732例 解除集中隔2022-04-22
- 上海市紀委監委部署對保供物資采購發放開展2022-04-22
- 上海崇明:46個“社區幫困先鋒隊”保障社區2022-04-22
- “滬”助 | @大貨司機,你的“能量站”已202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