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年報映射中國經濟底色
2022-04-26 08:55:57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段時間以來,受到內外部一系列因素沖擊,A股市場持續調整,投資者情緒低迷,對經濟前景心存疑慮。與此同時,上市公司2021年年報和2022年一季報披露接近尾聲。目前,上市公司整體處于什么狀態?機構投資者對于市場又有何種判斷?從今日起,本報將刊發系列報道,見微知著,從上市公司的發展狀況來讀懂中國經濟的基本面,讀懂中國資本市場的內生動力。
年報季收官在即,A股上市公司2021年度“成績單”全景圖漸次展開。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4月25日記者發稿時,2856家公司已披露年報,整體營收、歸母凈利潤均較上年同期穩步增長。值得一提的是,有可比數據的2500多家公司2021年研發投入合計9400多億元,同比增長約28%,上市公司研發力度不斷加大,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作為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微觀主體,A股上市公司整體穩中有升的業績表現,體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與實力,映射出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整體業績再上臺階
從已披露年報情況看,A股上市公司業績整體再上臺階,發展動能強勁釋放。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發稿,已披露年報的2800多家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收49.90萬億元,較上年的41.30萬億元增長超20%。其中,2472家公司去年營收實現正增長,占比超85%;1362家公司營收連續三年正增長,占比近半。從2021年度營收增幅看,榮昌生物、康希諾營收增幅超百倍,香農芯創、華凱創意營收增幅超十倍,此外,同達創業、青島中程等114家公司營收增幅也超過100%。
凈利潤方面,2800多家公司2021年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4.47萬億元,較上年的3.63萬億元增長23%。其中有64家公司歸母凈利潤超過100億元,除金融行業外,所屬行業涵蓋了通信、電子、石油石化、建筑材料、建筑裝飾等行業。還有不少上市公司凈利潤增幅顯著,歸母凈利潤增幅超過100%的有517家,諾德股份、和邦生物等29家企業歸母凈利潤增幅超十倍。
值得注意的是,一批關系國計民生的支柱企業、龍頭公司,成為實體經濟穩健運行的“基本盤”。《經濟參考報》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上述2800多家公司中,截至4月24日總市值在500億元以上有187家,共實現營業收入31.66萬億元、歸母凈利潤3.45萬億元,貢獻了超六成營業收入和近八成凈利潤,整體表現優于市場平均水平。
分行業看,周期行業表現更為亮眼,石油石化、電力設備、有色金屬、基礎化工等行業凈利潤漲勢明顯。記者還注意到,在數字經濟、新能源等被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的領域,上市公司也迸發出蓬勃活力。
新能源領域,一批太陽能、風能、水電、生物質發電、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上市公司業績搶眼,成為新能源領域整體發展向好的縮影。例如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約2161.42億元、同比增長38.02%,中汽協數據顯示,2021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達17.1%。寧德時代2021年營收為130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503億元增長159.06%,凈利潤為159.3億元、同比增長185.34%,根據SNE Research統計,公司2017年至2021年動力電池使用量連續五年排名全球第一,2021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使用量市占率為32.6%。
數字經濟領域,數字經濟產業鏈相關公司整體業績向好。隨著數字經濟發展路線圖逐漸明晰,不少公司正緊抓新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例如歌爾股份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782.21億元、同比增長35.47%,實現凈利潤42.75億元、同比增長50.09%,公司表示,在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取得較為顯著的成長同時,公司的行業地位也得到進一步提升。中航光電2021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4.8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38.35%,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在智能出行、數據中心等領域取得突破。
上市公司擘畫創新藍圖
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梳理發現,2856家已披露年報的A股上市公司中,有2618家公司披露了研發投入總額,其中有可比數據的2582家公司2021年研發投入總額合計為9419.56億元,較上年的7355.87億元增長28%。
具體來看,2021年研發投入總額超過百億元的公司達13家。中國建筑、中國中鐵、中國石油、中國交建、中國石化、中國鐵建等“中字頭”企業研發投入占據榜單前列,京東方A、工業富聯、比亞迪去年全年研發投入也超百億元,分別為124.37億元、108.35億元和106.27億元。
從頗具規模的制造業企業到尚處成長階段的專精特新企業,多家接受記者采訪的上市公司均表示,將不斷提升創新能力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
“創新是企業不斷進步的動力,也是華潤三九實現‘長周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引擎。”華潤三九董事長邱華偉告訴記者,2021年華潤三九新品研發投入占比顯著提升,產品立項引進、經典名方研發等創新領域都有積極進展。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南大光電年報顯示,2019年至2021年,該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占比分別為20.77%、38.98%和20.11%。公司副總裁、董事會秘書蘇永欽認為,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穩定的研發團隊和創新文化是公司能夠持續進行技術創新與產品研發的基礎。
標簽: 上市公司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上市公司年報映射中國經濟底色2022-04-26
- 券商一季度業績承壓 中信、招商營收下降2022-04-26
- 新研股份收關注函要求說明是否涉及財務造假2022-04-26
- 我國外匯市場運行保持平穩 跨境資金流動均2022-04-26
- 政策加碼資金涌入 軟件業迎快速發展期2022-04-26
- 買包堪比理財?多個奢侈品牌宣布提價 有柜2022-04-26
- 從“污染”到“蔚藍” 一張地圖串聯起中國2022-04-26
- 警惕一些風電光伏基地建設“表面風光”2022-04-26
- 今年來全國超60城調整房地產金融政策 政策2022-04-26
- 土地管理將形成全流程信息化鏈條2022-04-26
- 科技賦能茶產業提質升級 今年春茶總產量預2022-04-26
- 上海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661例和無癥狀感染者2022-04-26
- 北京今天陣風可達8級局地有揚沙 明夜有雨2022-04-26
- 河北新增本土確診病例2例 新增本土無癥狀2022-04-26
- 安徽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例 新增本土無癥狀2022-04-26
- 江西湖南等地仍有較強降雨 冷空氣繼續影響2022-04-26
- 從“污染”到“蔚藍” 一張地圖串聯起中國2022-04-26
- 北京朝陽區部分區域提升管控措施 區域內居2022-04-25
- 生鮮電商啟動應急機制,正在增加蔬菜肉禽蛋2022-04-25
- 廣東廣州:除封控管控區外 小學幼兒園恢復2022-04-25
- 【穩中求進看開局】糧食穩產保供:守底線 2022-04-25
- 上海勸外地人返鄉?上海發布回應:系誤讀2022-04-25
- 【上海戰疫】跑腿騎手變志愿者:一天運送12022-04-25
- 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新冠定點醫院:醫護身兼2022-04-25
- 專送藥的“上海政協委員騎手”依然在路上,2022-04-25
- 看一位臺胞的“疫期宅手繪”,被暖到了2022-04-25
- 安徽合肥援滬“病毒獵手”:爭分奪秒與病毒2022-04-25
- 特寫:定點醫院迎來第100個新生兒2022-04-25
- 方艙日記丨零點公交,載著方艙夜歸人2022-04-25
- 上海疫情下的人間煙火氣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