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觀平: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錨定綠色化 全球頭條
2023-07-02 11:21:48 來源:經濟日報
【資料圖】
綠色化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全球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應對氣候變化共識不斷增強的背景下,推進產業綠色化不僅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鍵。
近年來,我國綠色發展成就舉世矚目。無論是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還是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在全球范圍內均遙遙領先。2012年至2022年,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2%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4%,相當于少用標準煤約14.1億噸,少排放二氧化碳近30億噸。
但也要看到,基于我國制造業大國的國情,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必須牢固樹立并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搶抓全球綠色經濟、綠色技術、綠色產業發展的新機遇,不斷提升綠色產業體系對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牽引作用。
堅定不移推進能源綠色化。產業用能綠色化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前提,進一步加大對綠氫、綠電等綠色能源的使用比例,逐步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使用,積極探索傳統能源的清潔化利用,打造可持續的產業綠色供應體系。
持續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堅決限制“兩高項目”建設,通過科學降低高耗能產業比重、提升新興產業占比,讓產業結構綠起來。在這個過程中,要強化科技賦能,組織開展重大技術攻關,提升產業技術裝備及管理水平。同時,通過強化產品質量、功能、品牌等建設,不斷提升產品價值鏈位置,以最低的能耗排放實現單位效益的提升。
加快推動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在產業源頭控制用能,在生產環節優化結構,資源循環利用則是在末端的治理挖潛。循環經濟的核心是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本質上是一種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要積極利用數字技術賦能循環經濟,建設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促進生產生活領域數字化與綠色化升級,構筑可持續發展未來。
著力營造產業綠色發展生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際上是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孕育成長壯大的過程,關鍵在于營造良好的產業綠色發展生態。要進一步完善促進產業綠色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和配套政策體系,促進各類要素資源優化配置,推動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當前,要加快推進產業綠色化轉型,同時兼顧處理好發展與減碳、結構優化與產業鏈安全、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之間的平衡,確保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完整、更先進、更安全。(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
[ 責編:袁晴]標簽: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金觀平: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錨定綠色化 2023-07-02
- 夏日新“夜”態激發消費新活力2023-07-02
- 大國重器創造中國奇跡 環球今頭條2023-07-02
- 【世界新視野】新華時評丨中美關系困局的癥2023-07-02
- 世界觀焦點:華鑫證券:給予瀘州老窖買入評2023-07-02
- AI賦能助力雙碳,100+自主知識產權打造國內2023-07-02
- 福建省社會保障卡查詢個人賬戶金額_福建省2023-07-02
- 華安證券給予重慶百貨買入評級,數智化轉型2023-07-02
- 看張江科學城,如何打造綠色低碳生態之城_2023-07-02
- 【焦點熱聞】買房險成“磚頭”:95后空姐巨2023-07-02
- 視訊!業界:加強同業交流 提高反洗錢監測2023-07-02
- A股4000億龍頭火了!外資近19億殺入,持股2023-07-02
- 深度參與閩港數字經濟合作 ST實達助力數字2023-07-02
- 今日熱訊:海信再談“造車”,信芯微IPO探2023-07-02
- 長江流域聯合調度水工程總數增至125座(處)2023-07-02
- 申城今日多云到陰為主,氣溫再度沖擊高溫線2023-07-02
- 暑運已至!上海機場預計日均客流超30萬人次2023-07-02
- 圖片報:薩爾茨堡將從索博斯洛伊的轉會費中2023-07-02
- 天天實時:助力經濟持續穩定向好 支農支小2023-07-02
- 福彩3D23173期中獎詩推薦2023-07-02
- 環球即時看!真有“七翻身”?A股20年大數2023-07-02
- 光大證券:鋰電新技術進展持續催化 把握復2023-07-02
- 海內外近50個南音社團齊聚福建南安以曲會友2023-07-02
- 一路向前 一路暢行-每日聚焦2023-07-02
- 全球頭條: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2023-07-02
- “港車北上”正式實施-全球即時2023-07-02
- 廣東實現跨省異地就醫醫保直接結算全覆蓋-2023-07-02
- 【全球時快訊】云南出臺17條措施促進高校畢2023-07-02
- 各地豐富供給、釋放消費新潛力 為促消費擴2023-07-02
- 世界看熱訊:各地運用數字化手段優化控制 202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