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觀熱點:申城社區衛生工作者連軸轉 盡心服務不“離場”
2022-12-19 10:04:40 來源:解放網
申城社區衛生工作者連軸轉:“告別”檢測任務,為社區居民盡心服務不“離場”
(資料圖)
“藥按時吃了嗎?家里的藥還夠嗎?”
■本報記者 黃楊子
伴隨“新十條”等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斷優化調整,與居民們最貼近的社區衛生工作者們向核酸檢測等任務“告別”,但并非“離場”——在新階段,他們承擔著居民常見病、慢性病常用藥物的配藥服務,充分發揮家庭醫生作用,做好居民健康管理以及雙向轉診服務。
遍布全市25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6000余名家庭醫生,工作繁重,自身也面臨著感染風險。然而,在特殊時期,他們無人退縮,用細致與專業確保居民們得到及時照顧。在長寧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吹響了“集結號”的家庭醫生們24小時連軸轉、不停歇,只為讓居民多一份安心、放心。
社區醫生深夜在線
“阿姨您不要著急,我們已經聯系好了同仁醫院,等120來了就去看病。”這是張夢嬌醫生自防疫工作開展以來,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張醫生,我們有個密接居民不舒服,情緒很激動,你能不能跟他通個電話?”深夜零點,張夢嬌又接到了來自居委干部的求助。“喂,您好,您不要著急,我是虹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目前您是哪里不舒服?”原來,這是一位年輕小伙子,通話的聲音里面情緒很激動,隱隱還帶著哭腔,他自從得知親友感染以后精神高度緊張,懷疑自己也可能患病,出現了氣急喘促“過呼吸”的癥狀。
“先生您好,我是專業醫生,您家里有口罩嗎?先找個口罩戴好。”經過一番溝通解釋,小伙子氣急的癥狀也明顯緩解了,“今天太晚了,您先休息,不然抵抗力下降反而容易感染,如果明天一早還是不舒服,您再打電話給我。”
掛上電話,已經過去了半個小時,而這只是日常的一次,“我現在晚上都把手機放在手邊,就怕睡著了接不到電話。”張夢嬌笑著說。
據悉,虹橋街道共有6.88萬常住人口,自今年3月以來,張夢嬌作為虹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急醫療保障小組組長,帶領組員共接待3000余通居民的醫療熱線。如今,她又投入了更為忙碌的工作中:作為組長同時負責與街道及上級定點醫療機構銜接的工作,為因疫情隔離在家的患者解決就醫問題,轉診同仁醫院等定點醫院72人,包括血透、孕婦、急危重癥等各種就醫問題。
家庭醫生送苗上門
周六下午,家住天山路街道、行動不便的89歲高齡張阿婆享受了一次“送苗上門”服務。天山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陶齊淵背上急救包和氧氣袋,走進了張阿婆的家中。他現場詢問張阿婆的身體情況,在確認老人沒有疫苗接種禁忌后,陶齊淵團隊的護士杜淋玲為張阿婆進行了疫苗接種并留觀查看,直到張阿婆安全接種后,兩人才離開。享受到“送苗上門”的張阿婆表示,“在家就能接種疫苗真是太方便了,尤其是像我這樣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感謝社區為我們提供如此便利的貼心服務。”
在居民口中是“暖男醫生”的陶齊淵,近期收到更多來自簽約居民們的求助。每日工作之余,他對高血壓、糖尿病、殘疾人士等重點人群還要送去殷切叮囑,“天氣寒冷,盡量減少出門。”“去超市菜場,一定要記得戴口罩,回家勤洗手。”“藥按時吃了嗎?家里的藥還夠嗎?”一條條信息和電話不僅是問候,更代表著沉甸甸的責任,“轄區內老年人較多,有些居住環境也比較擁擠,家中一旦出現了陽性感染者,他們會擔心。”下轉 7版(上接第1版)陶齊淵說,“一方面,我們做好老人們的健康托底工作——無論是配藥、轉診還是醫療咨詢;另一方面,我們也盡力滿足老人們的疫苗接種需求,盡量讓高風險人群離感染更遠些。”
據悉,為滿足轄區老年人需求,中心已配合天山路街道在各居民區增設老年人疫苗接種專場,除了提供“送苗上門”服務外,街道和中心統籌協調設立多個臨時疫苗接種點,保障轄區17個居民區全覆蓋,實現疫苗接種點方便可達,滿足轄區老年人疫苗接種需求,筑牢全民防疫堅實屏障。
“90后”有大能量
如果說在家中的居民讓家庭醫生們時刻記掛,那么在社區病房內的住院患者們,更是讓他們投入了更多心血。在華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0后”魏若樂是病房內最小的住院醫師。瘦弱、嫻靜是她留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但小小的身板下,還有著一往無前的勇敢和能量。
她的手中有一本清晰的賬目:中心病房在管34名老人,平均年齡86.4歲,年齡最大的已過期頤之年,是一名103歲老人,除了高齡,無一例外還有著盤根錯節的基礎病情。每當夜深人靜時,完成又一輪查房的魏若樂躺在行軍床上,疲乏無力的身體和格外清醒的大腦開始“打架”:哪些患者需要爭取高級抗生素、哪些可能需要及時的轉院支持、有沒有更好的方式避免病區內感染……
“因長期臥床,一些失能失智的老人對外界一無所知,他們不理解為什么醫護人員、護工穿著防護服。”魏若樂說,每當此刻,她想到的是盡量消除患者的不安,“多安慰多溝通,在給予藥物及營養支持治療的同時,還要為他們帶去心理疏導。”
26床的阿姨患有糖尿病足,時常下肢疼痛。一天傍晚,她在病床上疼得哭喊,魏若樂心中也很是煎熬。在果斷報告患者情況,經院領導緊急聯系上級專家視頻會診后,院醫管科和區醫管中心開辟了綠色通道,22時,她陪著阿姨坐上了同仁醫院急診轉運車。使用止痛針等藥物治療后,患者體征穩定,第二天早上,阿姨握著她的手,“這是我最近2個禮拜來睡得最好的一次。”
“在疾病和痛苦之外,如果能用我們的堅毅和勇敢保護弱者、尊重生命,也將是成長的一課。”正如魏若樂所說,經歷過磨難、壓力和挑戰的社區衛生工作者們,正用自己的微光點亮一隅健康。
(來源:解放日報)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天天觀熱點:申城社區衛生工作者連軸轉 盡2022-12-19
- 當前頭條: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 保持經濟2022-12-19
- 天天熱點評!申城以“動”治“凍”保障菜籃2022-12-19
- 31省份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918例2022-12-19
- 換擋撥片是干什么的( 換擋撥片是用來干嘛2022-12-19
- 今日快看!普利制藥:當前公司生產及產能利2022-12-19
- 環球通訊!富臨精工董秘回復:公司暫時沒有2022-12-19
- 天天觀點:衛星化學董秘回復:公司一直以來2022-12-19
- 長江健康:公司目前正根據訂單需求,加班加2022-12-19
- 全球速讀:鼎泰高科董秘回復:隨著公司戰略2022-12-19
- 【世界報資訊】海南礦業董秘回復:首先,公2022-12-19
- 惡意差評怎么辦 (被同行惡意差評怎么辦)2022-12-19
- 上海7字開頭的是什么股票(深市股票代碼開2022-12-19
- 深圳馬巒山一日游攻略 (馬巒山的由來)2022-12-19
- 烤面包機品牌有哪些(烤面包機哪些牌子比較2022-12-19
- 怎么理財比較合理(理財的七點建議)2022-12-19
- 白芷的美容功效到底如何(白芷有沒有美容功2022-12-19
- 每日精選:地方工會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2022-12-19
- 保障“兩節”重要民生商品量足價穩 發改委2022-12-19
- 頭條:大批量防疫藥品發往全北京市各區 包2022-12-19
- 【全球時快訊】首艘面向深海萬米鉆探 大洋2022-12-19
- 世界動態:低溫藍色預警!江南華南等部分地2022-12-19
- 你也不必牽強再說愛我是什么歌 (這么多年2022-12-19
- 【機構調研記錄】創金合信基金調研海蘭信、2022-12-19
- 【獨家焦點】【機構調研記錄】弘毅遠方基金2022-12-19
- 全球快資訊丨【機構調研記錄】興業證券調研2022-12-19
- 信號!外資巨頭精準抄底茅臺 多個ETF也在2022-12-19
- 錢江摩托董秘回復:公司僅持有宜春天賜高新2022-12-19
- 北京工廠打工工資一般多少(北京哪個電子廠2022-12-19
- 衣服上的陳舊油漬用面粉還是紅酒(衣服上的202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