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 科技 > 正文

        “五碳并舉”攻克難關 實現碳中和

        2021-09-06 08:28:44 來源:科技日報

        碳中和國際合作發展論壇、碳中和綠色技術服務展區、碳中和與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論壇……談到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碳中和是一個繞不開的熱門話題。

        9月5日,在服貿會舉行的2021中國碳中和發展論壇上,與會專家深入解讀了我國實現碳中和面臨的挑戰、碳減排的路徑選擇以及可能帶來的變革。

        碳中和絕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

        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或地區作出了碳中和承諾。目前,英國、日本、墨西哥、歐盟、韓國、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通過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專項法律。

        我國也向世界作出莊嚴承諾:力爭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變革,絕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說。

        在賀克斌看來,碳中和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密切相關。“碳中和目標與空氣質量目標具有高度一致,低碳能源轉型對中國空氣質量長期持續改善起到決定作用。”賀克斌說,據測算,碳中和情景下,能源轉型對2060年中國PM2.5濃度改善的貢獻可達到75%左右;在全球溫控1.5度情景下這一貢獻將進一步提升到80%左右。

        考慮到現階段的國情,賀克斌指出,我國實現碳中和面臨巨大挑戰。

        “首先是我國的高碳能源結構,2019年主要國家的能源結構中,化石能源占比50~85%,我國約為85%,但歐美國家化石能源中煤炭占比僅為3~17%,我國卻高達57%;二是我國的高碳產業結構,在全球產業鏈分工里,水泥、鋼鐵、石化這樣高耗能的工業,在我們整個產業中的比例還比較高,實現碳中和,煤電二氧化碳排放要基本清零,非化石能源發電要達80%以上,低碳轉型非常艱難。”賀克斌說。

        同時,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還在中高速發展階段,工業化、城鎮化仍在推進之中。在這個過程中,減碳也不是可以輕松實現的。

        此外,“我國承諾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遠遠短于發達國家所用時間。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時間短、任務重,挑戰非常大。”賀克斌直言。

        “五碳并舉”攻克難關 實現碳中和

        那么,我們未來該怎么逐步完成碳中和任務呢?

        賀克斌表示,我們可以通過“五碳并舉”來攻克難關。“首先,資源增效減碳,達到同樣的經濟目標,但將能源需求降到最低,當前消費水下,能耗每降1%,可減排1億多噸二氧化碳;其次,能源結構降碳,大幅提升非化石能源比例,我們要重新認識我國的能源資源稟賦,只講‘富煤’、‘缺油’、‘少氣’不能全面準確表述我國能源資源稟賦,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是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的重要組成部分。”賀克斌指出。

        同時,我們要利用地質空間存碳,通過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術)來解決一部分二氧化碳。

        “生態系統固碳也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路徑,通過各種生態建設手段,增強生態系統的碳匯能力。”賀克斌說,此外,市場機制融碳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碳市場會通過市場機制來推動各類技術更合理有效地應用。

        賀克斌表示,“五碳并舉”實現碳中和將帶來政府行為、企業行為和個人行為的重大變化,這場經濟社會系統變革涉及觀念重塑、價值重估和產業重構,會帶來廣泛影響。

        減碳控溫事關人類命運。從具體路徑來看,中國綠色租賃發展共同體主席張利鈞認為,應堅持“3+3”的模式,即堅持集中發電端、增加新能源的消費端和固碳三端發力,統籌政府、民眾和企業三方參與。

        中節能生態產品發展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霍中和表示,實現雙碳目標需要產業界和社會各界的協同行動,在產業鏈科學創新方面進行更大力度的協同創新。

        “實現碳中和的關鍵是科技創新,將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從資源依賴型走向技術依賴型。”賀克斌指出。

        國際能源署(IEA)今年發布的《2050年凈零排放:全球能源行業路線圖》指出,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關鍵技術中,50%目前尚未成熟。賀克斌說,這就需要對可再生能源發電、儲能技術,與之匹配的技術等加大研發力度,形成國際競爭力。

        標簽: 難關,實現,碳中和,攻克

        精彩推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免責聲明 | 誠聘英才 | 廣告招商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8-2020  www.chahao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品質網 版權所有
         

        聯系我們:98 28 36 7@qq.com
         

        未經中國品質網書面授權,請勿轉載內容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亚洲精品精华液一区二区| 亚洲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动漫卡通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亚洲| 亚洲精品色在线网站| 亚洲成a∨人片在无码2023|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自拍| 午夜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亚洲男人天堂2022| 亚洲一本到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久久无码av亚洲精品色午夜|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四页|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网站|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亚洲国产第一页 | 亚洲日本成本人观看| 亚洲熟女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亚洲阿v天堂在线2017免费| 全亚洲最新黄色特级网站 | 亚洲自国产拍揄拍|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av片俺去也|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亚洲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A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麻豆| 亚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韩国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加勒比| jizzjizz亚洲日本少妇|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