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中國豬肉消費可能呈現先略增再調減的趨勢
2022-04-08 13:58:54 來源:第一財經
人均豬肉消費量增長空間有限、豬肉在肉類消費結構中占比下行,這些養豬業并不愿看到的情況,還是發生了。換言之,中國老百姓對豬肉的偏好正在下降。
4月7日,農業農村部豬肉全產業鏈監測預警首席分析師朱增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未來中國豬肉消費可能呈現先略增再調減的趨勢。
布瑞克咨詢研究員沈園冰稱,未來豬肉產品消費增長點在傳統消費方式上不會有明顯增加,難以靠豬肉消費大量增長實現行業利潤,不過在預制菜、高端產品等方面仍有不少空間。
豬肉占肉類消費比重下降
據朱增勇團隊研究顯示,按人口折算,中國每年人均豬肉表觀消費量從2015年開始連續5年小幅下降,盡管2021年有所反彈,同比大幅增長24.5%,但也并未超過2014年最高水平。
以每年人均豬肉表觀消費量為指標來觀察,中國1981年達到11.77千克,超過世界平均水平(11.72千克)。隨著國內產量持續上升,1995年達到30千克。隨后,受國內產量影響,1996年、1997年有所下降,1998年再次超過30千克。再往后,在國內供給增加的帶動下,2014年達到42.63千克,達至最高水平,比2000年增長36.0%,年均增速為2.2%。
然而,從2015年開始,受國內產量下降、肉類消費結構調整優化以及國家限制“三公”消費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指標開始下降。從2015年至2018年,總體在40千克上下波動。2019年,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驟降至31.7千克。2020年,回升至32.2千克,同比增長1.58%。2021年,隨著產能恢復和消費需求增長,達到40.1千克。
再細分來看,城鄉豬肉消費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以每年人均家庭豬肉消費量為指標,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995年,城鎮居民遠高于農村,二者分別為17.2千克、10.7千克,前者是后者的1.61倍。隨后,城鄉人均家庭豬肉消費量都開始緩慢增長,差距也在縮小。
城鎮居民人均家庭豬肉消費量自2012年達到21.2千克的歷史高點之后就已經呈現震蕩下降態勢,2017年-2019年分別為:20.6千克、22.7千克、20.3千克。農村居民人均家庭豬肉消費量在持續增長后也開始趨穩。近年來,基本維持在19千克左右,2017年~2019年分別為:19.5千克、23千克、20.2千克。
從2000年至2019年的長周期來看,城鄉居民人均家庭豬肉消費年均增速分別為1.2%、2.2%,消費量差距由3.5千克縮小為0.1千克,2018年農村居民更是首次超過城鎮居民。
朱增勇解釋稱,由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斷縮小,豬肉消費增長速度農村居民快于城鎮居民,城鄉居民人均家庭豬肉消費量差距明顯縮小。
值得關注的是,豬肉在居民肉類消費中所占比重,城鄉居民均有下降趨勢。
一直以來,豬肉在國人餐桌中占據肉類消費的主導地位。2000年,豬肉占家庭肉類消費的比例,城鄉分別為65.3%、77.8%。隨著城鄉居民消費升級和健康理念普及,中國肉類來源更趨于多樣化,豬肉占比不斷下降。2020年,城鄉分別降至52.1%、53.8%。
與此同時,禽肉占家庭肉類消費比例正在不斷提升。從2000年至2020年,城鎮居民由21.3%上升至35.6%,農村居民由16.3%上升至39.0%。牛羊肉所占比重相對較小。
未來豬肉消費增速將放緩
毫無疑問,豬肉仍然是國人消費的最主要肉類,但豬肉占家庭肉類消費比例下降,既讓中國人肉類消費格局有了一番新氣象,又應該引起養豬業的警覺。
2018年,非洲豬瘟在國內暴發,由此引發2019年、2020年豬肉價格暴漲,禽肉擠占部分豬肉消費,導致豬肉占家庭肉類消費的比例從之前的65%左右,一度跌至55%左右。
盡管隨著2021年中國豬肉產量基本回歸常值,豬肉占家庭肉類消費的比例也跟隨回升至65%,但肉類消費格局的轉變已經在路上。
沈園冰稱,整體來看,中國居民人均豬肉消費已接近飽和,后期豬肉需求難以維持過去30年持續快速增長的態勢,預計未來5年豬肉年均消費增速將放緩至1.5%-2.0%,主要依靠農村和新農轉非人口消費帶動。
朱增勇也提到,受烹飪習慣等因素影響,豬肉依然是中國最大的肉類消費品種。不過,2021年,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已經超過40千克,豬肉消費需求將趨于穩定,預計后期會在40千克上下波動。不過,在肉類消費中的占比將會下降,預計仍占55%上下。
尤為重要的是,2019年至2020年生豬產能受損,豬肉消費量由正常年份的5500萬噸,銳減至4500萬噸,這中間1000萬噸的消費缺口由禽肉、牛羊肉補足,且禽肉、牛羊肉未來繼續維持增長趨勢。
這既有年輕一代的消費習慣轉向,更偏向于牛羊肉、水產品,也有中國逐漸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老年人更偏向于禽肉。這些現實都會擠占部分豬肉消費。從中長期來看,豬肉消費總量有下降趨勢。
從2016-2021年中國人口結構變化情況來看,老齡人口數量正在逐年增長,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
沈園冰稱,老年人往往偏向于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肉類,因此相對于豬肉,禽肉和牛肉更符合需求,且蛋奶類消費也對豬肉消費有較大程度替代。根據國內外研究表明,人口老齡化會顯著影響肉類消費量。家庭中60歲以上老人的比例每增加1%,將導致家庭人均肉類消費減少0.5%,這將降低豬肉消費增速。
從歐美發達國家情況來看,居民肉類消費普遍趨勢也是豬肉下降、禽肉增長。
以德國為例,從肉類消費歷史趨勢來看,2011年以后肉類消費量總體趨降,豬肉占比下降。2011年,豬肉、禽肉、牛肉在肉類消費中所占比例,分別為63.9%、18.5%、14.6%。10年后,由于人均肉類消費需求下降,導致2021年豬肉產量減少2.4%,牛肉和禽肉產量下降1.6%。三種肉類所占比例,分別為56.4%、23.8%、17.1%。
朱增勇分析稱,從短期來說,肉類消費下降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從中長期來看,主要受人口年齡結構影響。1950-2020年,德國人口金字塔形狀由擴張型轉為靜止型,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由9.7%增至21.9%。
他提到,隨著中國老齡人口比重的提升,會帶動白肉的消費需求,也就意味著禽肉消費未來還有一定增長空間。同時,隨著預制菜、快餐等產品的興起和普及,也會進一步帶動禽肉消費增長,以及牛羊肉消費需求的穩中有增。
2021年,中國前20家上市豬企生豬銷量1.36億頭,占全國生豬總出欄量的比重已經達到20.4%,這一趨勢仍在加速。這就意味著,在未來中國豬肉人均消費量增長空間有限的背景下,頭部豬企的瘋狂擴張產能,勢必將引發存量產能的廝殺博弈。朱增勇認為,在總體豬肉需求量穩定的情況下,龍頭企業的擴張會擠占中小散戶的存量空間,不過也會優化養殖主體結構,由以前的中下散戶為主體加速向養殖龍頭企業及規模以上養殖場轉變,并且養殖規模中位數會逐漸上移。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農業農村部:中國豬肉消費可能呈現先略增再2022-04-08
- 掌聲雷動!運動員進入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2022-04-08
- 政策利好不斷落地 新能源產業迎來黃金發展2022-04-08
- 大基建板塊集體飆升 水利建設概念、裝配式2022-04-08
- 第一醫藥一字板漲停:將承接防疫物資采購服2022-04-08
- 租賃需求減弱 北京甲級寫字樓市場空置率上2022-04-08
- 國家網信辦:互聯網企業近半年來用工人數保2022-04-08
- 嚴控省會城市規模擴張,強省會不能“眉毛胡2022-04-08
- 信托分類改革開始征求意見:對標資管新規,2022-04-08
- 俄央行外匯交易限制仍將保持 盧布對美元和2022-04-08
- 中央網信辦牽頭開展2022年算法綜合治理專項2022-04-08
- 國家網信辦:12家互聯網企業用工和業務發展2022-04-08
- 6部門:到2025年我國石化化工行業基本形成2022-04-08
- 帕薩特終生對手蒙迪歐停產 曾是史上研發最2022-04-08
- 對標特斯拉Model3!比亞迪全新純電車海豹內2022-04-08
- 特斯拉得州工廠正式開業 馬斯克化身“西部2022-04-08
- 種綠葉菜有補貼、減免小微企業房租……上海2022-04-08
- 周某某編造“武警將接管上海社區”,被警方2022-04-08
- 目前上海確診病例有1例重型,18歲至60歲占62022-04-08
- 上海今天全市范圍內繼續開展核酸檢測或抗原2022-04-08
- 抖音人均標配12900K處理器+3080顯卡?Steam2022-04-08
- 上海最大方艙明起分批交付 預計可提供50002022-04-08
- 罷工抗議獲階段性成果,動視暴雪宣布為上千2022-04-08
- 疫情防控要堅持群眾路線2022-04-08
- 堅持就是勝利,堅持才能勝利!2022-04-08
- 因疫情不能按時還房貸怎么辦?五大行回應!2022-04-08
- 最美人間四月天 西藏奏響春之序曲2022-04-08
- “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項目吞吐量同比增長2022-04-08
- 航拍“中國長絨棉之鄉” 新疆阿瓦提131萬2022-04-08
- 疫情之下 上海紓困21條如何助企惠企?2022-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