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焦慮”與日俱增 外資資管巨頭加速布局中國養老市場
2022-04-21 16:27:39 來源:第一財經
資管機構對這一天的到來盼望已久。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這是中央層面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有力舉措。
近年來,中國建設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的步伐加速,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產品從無到有,不光是中資資管,近年來外資資管巨頭加速布局中國養老市場。
個人養老金產品點燃資管界
《意見》的發布,意味著個人養老金制度從藍圖走向實施,距離老百姓越來越近了。該文透露了諸多細節,比如,每年個人養老金繳納上限1萬2,參加人有稅收優惠,城鎮職工、城鄉居民勞動者均可參加,實行個人賬戶制,參加人可以自主選擇投資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滿足領取條件后,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領取個人養老金等。
有基金經理分析稱:“以稅收優惠或減免等政策,有利于推動居民積極參與個人養老金,以個人賬戶制度的設立,有利于降低參與門檻和資金轉移的壁壘。”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快,民眾的“養老焦慮”與日俱增。“養老錢”從哪里來?我國養老保險體系包括三大支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養老金制度和市場化的個人商業養老金融業務。個人商業養老金融需求量巨大,但目前產品數量少、規模小,亟待發力。
美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第三支柱養老金體系,美國養老市場的問題和用戶訴求亦可以為中國市場提供借鑒。
IRA是美國于1974年根據《職工退休收入保障法》設立的第三支柱個人儲蓄計劃,該計劃與第二支柱 DC計劃同樣享受稅收遞延的優惠,其目的在于鼓勵個人通過自愿儲蓄的形式為退休后儲備養老財富,是一種補充養老計劃。數據顯示,截至 2021年第三季度,美國IRA資產總額已達 13.2 萬億美元,占美國養老金總資產比例超過 35%。
貝萊德建信理財交易員童雪敏在“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的期刊中提及,美國 IRA市場發展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有很大比例來自第二支柱的結轉。據美國 2015 年度稅務數據,當年共有4730 億美元資金由第二支柱結轉至IRA;二則是自身增值。IRA 長期投資于股票的比例較高,不但推動了股票市場的發展,也對IRA資產的長期增值提供了很大貢獻;三是個人主動繳款。越來越多的個人接受養老投資者教育,形成了較好的儲蓄意識,主動購買個人養老產品,也推動了IRA賬戶資產的提升。2015年當年個人繳款為 640億美元。
在投資結構上,IRA的顯著特征是資產配置與年齡高度相關。若繳費群體較為年輕,雖然未來短期內的退休金支付需求較低,但將來退休時應付退休金總額將呈指數型增加,因此在繳費端應盡早提高年輕群體的繳費率,同時在投資端也應為年輕群體匹配風險收益特征較高的投資策略和投資標的。
總的來說,美國第三支柱IRA 個人退休賬戶的資產配置比例,與第二支柱 DC 計劃的比例很相似,因其二者性質都是基于個人賬戶的養老投資,且有類似的專業機構管理模式。
銀行系理財機構搶得先機
目前,中國的理財機構似乎搶占了先機。去年12月6日,建信理財、工銀理財、招銀理財、光大理財的首批試點產品開閘發售。
事實上,近年來一些金融機構嘗試推出冠以“養老”字樣的理財產品,但絕大多數并不具備真正養老功能,主要是一些短期的理財產品和投資工具。甚至有一些非法金融機構,打著“養老理財”的名義,進行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為此,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去年以來持續清理名不符實的帶有“養老”字樣的理財產品,目前多數金融機構已下架相關產品。
“堵偏門”的同時,開好“正門”。銀保監會結合國家養老或金融領域改革試點區域,去年選擇了上述“四地四家機構”進行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工銀理財在武漢和成都、建信理財和招銀理財在深圳、光大理財在青島,試點期限為一年。養老理財試點產品面世之前,保險和基金等行業已率先進入養老金融市場,但產品規模不大,有的甚至出現了遇冷的情況。養老理財試點產品與普通理財產品的不同點在于,產品期限5年以上、中低風險等級、1元起購、支持應急提前贖回等,凸顯穩健性、長期性、普惠性,“養老”屬性非常明顯。
打理“養老錢”,投資者最關心資金安全。穩健性是養老理財試點產品的最大特點。首批4只產品主要投向為固定收益類資產,以中低風險等級為主。
外資也緊緊抓住中國養老產品試點的機會,貝萊德啖頭湯。貝萊德建信理財是第二家成立的外資合資理財公司。記者獲悉,在今年4月18日,“貝萊德建信理財貝安心 2032 養老理財產品1期( 封閉式)” 已取得產品編碼,即將發行,是國債、政策性銀行金融債等資產與風險資產的配置組合(R2 風險級別),產品投資期限為十年,人民幣1元起購,不收取認購費,不收取超額業績報酬。產品成立滿五年后,在滿足分紅條件的情況下可進行現金分紅。
貝萊德中國區負責人湯曉東對記者表示:“養老投資是長期養老規劃的關鍵,貝萊德期待通過我們在養老投資領域、資產組合管理和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全球實踐經驗,為推動中國養老理財業務發展作出貢獻。未來,我們會繼續與中國建設銀行和淡馬錫等伙伴推出符合中國居民個性化需求、鼓勵長期養老投資的優質投資產品選擇,幫助他們實現長期的財務目標。”
外資基金躍躍欲試
就全球而言,公募基金都是第三支柱的主力軍。
除了內地眾多公募基金,外資機構也躍躍欲試。目前,貝萊德是境內首家最新成立的外資獨資公募基金,并在去年三季度正式發行了首只混合型基金產品;路博邁目前正在等待開業前最后的監管現場檢查,而富達國際也處于備戰開業的沖刺期。此外,聯博和范達據悉也在次前遞交了公募基金的申請。
為了加速布局本地市場,外資在用人方面也越發本地化。記者獲悉,4月20日,富達國際宣布任命黃小薏為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黃小薏將常駐上海,負責管理富達在華的資產管理業務,全面領導公司的業務、投資、運營及其他關鍵職能部門。加入富達之前,黃小薏擔任華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富達國際全球CEO黎誠恩(Anne Richards)早前在接受第一財經獨家專訪時表示,中國境內的第三支柱發展重在頂層制度設計,而不應過度聚焦產品本身。
“中國境內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因此第三支柱更加重要。全球成功的制度有幾個特點——首先是有全局性的頂層政策制定,其次是行為激勵(behavioral incentive),最后就是穩定、一貫的機制。而不成功的案例也有共同的特點,即只關注產品而不是整體結構,且機制每年都變化而導致人們無法持續參與。” 她稱,“中國境內需要權衡制度設計,制定一個框架并針對這個框架來展開投資者教育。例如,為參與第三支柱的投資者提供稅收減免就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舉措,而這種減稅計劃的設計則要鼓勵投資者不過早兌現收益。”
之所以外資看重中國養老市場,也是因為該市場規模巨大。例如,在英國,富達國際繳費確定型養老金業務服務于120多萬個人投資者,并管理著400多項雇主計劃。在中國香港,富達國際從1989年起在香港管理繳費確定型養老金計劃,目前擁有超過30萬強積金成員,也是香港管理最多職業退休計劃(ORSO)雇員選擇計劃資產的投資管理人。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養老焦慮”與日俱增 外資資管巨頭加速布2022-04-21
- 國家藥監局已批準29個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2022-04-21
- “五一”臨近,這兒有一份疫情期間“干飯指2022-04-21
- 江蘇鹽城民警14天守護封控小鎮:記錄群眾需2022-04-21
- 守“滬”日志:暢通能源物資保供“動脈” 2022-04-21
- 探訪福建寧德核酸檢測實驗室:工作時間都在2022-04-21
- 山西太原3萬余名“疫”線城管人守護城市“2022-04-21
- 超1.5萬份鮮煮面送往上海 和府撈面助力保2022-04-21
- 打通物流堵點!洋山港國際航行船舶達到6312022-04-21
- “三桶油”今日齊聚A股 中國海油上市大漲42022-04-21
- 光伏板塊震蕩下行 陽光電源業績低于預期 2022-04-21
- 助力個人養老金發展 證監會將制定投資公募2022-04-21
- 遇到這樣的“防疫工作人員”,請立即拉黑!2022-04-21
- 上海消防隊員變身“消殺隊員”2022-04-21
- “我在上海給人裝修房子,被封在毛坯房20天2022-04-21
- 申城封控不隔愛 老人成志愿者等心中牽掛2022-04-21
- 上海:不得以查驗核酸陰性證明為由限制就醫2022-04-21
- 上海:多舉措強化郵政快遞從業人員防疫措施2022-04-21
- 上海昨日本土確診病例出院1173例2022-04-21
- 上海對緊急情況需要就診的孕產婦建立120綠2022-04-21
- 上海: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 推動郵政快2022-04-21
- 杭州亞組委:將打造首屆碳中和亞運會、亞殘2022-04-21
- 每年3至6月是森林草原火災的高發期—— 繃2022-04-21
- 一季度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8.6%(新數據 2022-04-21
- 廣東多家酒店推出“網課房” 有沒有消費風2022-04-21
- 多重利好推升生豬價格 專家預測三季度生豬2022-04-21
- 防疫再出“怪事” 防疫為大還是小題大做?2022-04-21
- 加快復工復產步伐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今天2022-04-21
- 截至3月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約24億千瓦 3月2022-04-21
- 多地要求使用外賣“食安封簽” 商家該如何202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