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這場新聞發布會,暖爆上海朋友圈的“密碼”何在
2022-03-18 18:40:15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能把疫情新聞發布會開成懸念迭起的電視連續劇,不但推出一組國民CP動漫,順便還開一堂全民搶答的語文組詞課——3月17日,上海第125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把這場電視連續劇推向了高潮——網友們更希望是“拐點”,早日迎來歡樂大結局。
網友@54zhuzhu所繪“文武(鄔)雙全”
早上10點,不少市民急切等待的第125場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如期開場。
網友制作的人物圖片。來源:網絡
發布會前,朋友圈已經開始組詞大賽。網友自創的短語熱傳,“‘驚’‘宏’一瞥”“全員‘陰性’”“‘王炸’配置”“看新聞發布會看出了追劇的感覺”……對于在抗疫中奮戰半個多月的上海市民來說,這些“諧音梗”和“標簽”,既是善意的調侃,也是對臺上與會者的期待。
上海市衛健委主任鄔驚雷,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尹欣……他們的出場,沒有辜負市民期待,理性而不失溫暖,專業且不失幽默,讓抗疫中的上海人在會心一笑中信心倍增。
政府:回應熱點透明,釋疑解惑及時:被“網格”不用怕!
“今天你被‘網格’了嗎?”這幾日,上海居民常以此互相調侃。
這源自兩天前的新聞發布會,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顧洪輝提到,擬以網格化方式對重點區域人員進行新一輪核酸篩查。
16日一早,很多居民發現,小區被“網格”了,有人驚問,難道“出事體”了?也有人生疑:上海新增感染病例這么多,不封城只“網格”,行嗎?
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海市衛健委副主任趙丹丹立即回應:這是為了盡早發現潛在傳染源,有效切斷傳播途徑,盡快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專家組根據對區域風險的研判,確定了一些重點區域。今明兩天48小時內,將對區域內人員進行2次核酸篩查……重點區域核酸篩查,不采取“2+12”措施,各區要按照市里統一部署,不得擅自加碼。
17日的發布會,鄔驚雷再次詳解,被“網格”的居民,得以更清楚地洞悉決策思路:重點區域是以本次疫情發生以來出現病例和感染者的情況,及其在區域、單位、人群中聚集和分布特點,結合考慮區域內人口密度、社會特征、經濟活動特點等綜合因素確定。原則上以街道(鄉鎮)為篩查單元,劃定重點篩查區域范圍。
他還說,此輪48小時篩查結束后,上海將綜合研判篩查區域內的人群感染風險以及是否有擴散傳播風險可能。核查結果出來后,根據該區域篩查出來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多還是少,年齡分布、人群分布等,特別是結合流行病學調查看看擴散傳播風險的可能,動態調整下一步疫情控制措施。
“今天是重點區域核酸采樣第二天,剛好下雨,溫度下降,可能給社區居民核酸現場檢測帶來許多不便。”鄔驚雷這番話,被網友評價為頗具“暖男”氣質,“已要求各區做好服務保障,減少對檢測現場設備和人員的影響,也希望大家特別要注意安全,分批有序地進行核酸采樣工作。”
125場新聞發布會,直面市民關切,傾聽意見建議——已是兩年多來上海抗擊疫情的重要舉措和常規操作。每場發布會都有手語同期翻譯,最大程度讓所有居民知情。尹欣曾告訴大江東工作室,疫情期間的政府新聞發布關注度極高,不能是單向的,必須與市民互動,“聚焦最有代表性、集中反映市民心聲的問題,推動新聞發布工作及時、主動、透明,更好助推問題解決,讓市民們心安。”
專家:盛贊《方案》,相信科學,未來還有“三武器”
“你們肯定很想知道專業醫生是怎么看的,所以昨天國家衛健委解讀之后,我在感染傳染病領域邀請了五六十位專家在網絡上進行了一次閉門大討論,大家得出一個結論,說這次《診療方案》是歷來所有版本中最科學、最好的。要知道關起門討論,發出這樣的溢美之詞,概率是不高的,一般關起門來都是批評,但是確實表揚了。”
17日,久違多日又一次亮相的張文宏醫生這番“大實話”,發布會內外都笑了。
上海市政府新聞辦供圖
把抗疫的科學原理和決策,用最直白、通俗的語言講給市民聽,已是張文宏醫生的獨特話風,“把病毒‘悶’死”“奧密克戎不是‘大號流感’,它會咬人!”“扛過‘倒春寒’”……
3月15日夜,國家公布最新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引來公眾極大關注。
“比如出院后的管理,隔離14天還是21天?隔離的越久當然越安全,出院后的管理我們還是要進行科學制定。現在定下來7天,7天必須有充足科學依據,認為在醫院核酸檢測轉陰以后,居家隔離7天,那就說明當病毒載量降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不再具有傳染性,再核酸檢測確認即可。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講,以前出院到隔離點待兩個禮拜,現在改成出院居家監測7天再做核酸,這是一次大尺度的調整,這里面的科學依據就是要通過足夠科學數據來保證的。”
張文宏極為具體地解析了防疫政策變化背后的邏輯——每一次改變,都不是“拍腦門”,而是在科學研究的支撐下進行。在百年不遇的傳染病面前,相信科學,是人類最重要的信念支撐之一;而解釋科學,是專家為公眾鋪就的通往信心之路。
張文宏說,對未來我們有三個武器:第一,疫苗充分的注射;第二,我們要有治療有效抗病毒藥物和其他藥物包括中醫藥等支撐;第三,有非常充足醫療冗余度。診療方案的更新,是在抗疫整個過程當中非常具有戰略性的一次調整。
“診療方案是整個醫療機構要用的,很多老百姓在網絡上自己下載看了,看來看去覺得看不太懂,這很正常,能看懂就不正常了。”
“很多人說CT值,其實根本不知道什么叫CT,以為是到醫院拍個CT。”
嚴肅、權威的解讀中間,張醫生仍然不忘調侃,引來笑聲一片,嚴肅的話題也變得輕松,更能入腦入心。
互動:臺上坦誠交心,網上熱情回應
與以往迅速收尾不同,這場發布會結束前,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尹欣多了幾句“有感而發”。
她首先感謝記者:半個多月來,大家一直在防控一線報道采訪很是辛苦,向大家致敬,“一是拜托大家采訪過程當中一定要做好個人健康防護,保重珍重。二是拜托大家,請幫助我們及時收集、反饋市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答、解決的問題,我們將努力做答,也將推動改進提升我們的工作。”
然后感謝所有市民朋友:“大家用默默行動支撐我們、鼓勵我們,給予了我們無窮的力量,與病魔、病毒作戰,我們是須臾不敢停歇,一刻不敢懈怠,請大家繼續支持我們,幫助我們,我們同向而行,一起努力。”尹欣說,“相信如常的生活、如常的上海一定會很快回來!”
篩查中涌現很多百姓的智慧,積極助推精準防控。圖片來自網絡
本報客戶端隨后以《市政府發言人感謝市民:如常的生活、如常的上海一定很快回來》發出報道,有網友留言說,“聽得我都掉淚了!”
作為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尹欣的話,正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對市民的態度。
這樣的聲音,在發布會上時時可聞。市政府副秘書長、衛健委主任、委辦局負責人,還有區和街鎮負責人……對市民的一聲聲由衷感謝,希望媒體助力政府及時收集、反饋民意,體現了決策者謙卑的姿態,和對市民的充分尊重和切實關心。這是以“人民城市”為追求目標的上海應有的模樣——在一座超大城市做好疫情防控,沒有對人民群眾的尊重,不能贏得全社會的支持與積極參與,就沒有成功的可能。
17日的發布會,靜安區彭浦鎮黨委書記辛毅講述了基層社區“切塊式、網格化”核酸篩查的故事。該鎮有居民小區也有產業園區,有大型商場也有商務樓宇,人口密集、情況復雜。但16日一天,他們就完成篩查采樣14.6萬人,還包括了1萬多名流動人員。
在辛毅看來,這是對城市基層治理的一次新考驗。能夠順利完成,既是由于市、區兩級全程大力支持,“區委、區政府抽調了98名醫務人員、200名公安干警、160名機關企事業單位骨干增援,連夜將各類保障物資落實到基層。”也是由于組織推進設計得力,注重科學布點、注重現場組織、注重服務保障,充分考慮每個小區、園區、樓宇的實際,因地制宜設置87個采集點;每個采集點科學分區,流水操作,提高采樣效率;對沒有智能手機的老年人安排志愿者提供登記服務等。
他帶著感動提及一線防控人員和居民的努力:“采樣醫生每小時要采100-120人,主動壓縮休息時間,減少居民等待;很多‘大白’脫下防護服后,渾身都濕透了;很多居民、特別是一些年輕人和居家辦公的‘上班族’,主動報名當志愿者。”
一場疫情防控發布會,讓我們近距離窺見上海始終有信心堅持“精準抗疫,動態清零”的“密碼”:不管遇到多大難處,政府愿意以平等、開放、尊重的心態,對待百姓;越是面臨危機和挑戰,越多坦誠公開、努力征集人民意見;換來的,也是市民的理解、體諒,鮮有鍵盤俠式的偏激責難,更多切實可行的治理建議。
從125場防疫新聞發布會的細節里,能夠洞悉上海對“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深刻理解和努力實踐。
當政府習慣于以敬畏之心俯身傾聽專家和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努力讓群眾感受到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暖意、愜意、詩意;當城市以“屬于人民、服務人民、成就人民”為發展宗旨;當疫情來襲,整座城市都能同心同向、齊心協力、科學施策,戰勝一次疫情的“倒春寒”,又有什么懸念呢?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大江東︱這場新聞發布會,暖爆上海朋友圈的2022-03-18
- 國家疾控局:四方面原因造成本輪疫情呈現點2022-03-18
- 崇明開啟森林空間藝術季 一起“云游”東平2022-03-18
- 藝起前行|與劇場暫別的日子 110項線上活2022-03-18
- “小哥”巧妙設計,封閉小區居民領快遞不再2022-03-18
- 清明將至 上海市民入園祭掃需遵守這些防疫2022-03-18
- 上海進一步做好工地疫情防控 不達標將停工2022-03-18
- 浪胃仙、李子柒事件歸根結底,是素人成名之2022-03-18
- 為什么家里的電器都是直流電,入戶的卻是交2022-03-18
- 陜西在各高速公路收費站開辟601條防疫及民2022-03-18
- 本輪奧密克戎疫情15問,你關心的都在這里2022-03-18
- 萬人說新疆 | 快樂的“孩子王”古麗巴提2022-03-18
- 萬人說新疆 | 愛學習的牧民阿瓦罕 阿木提2022-03-18
- 高原“大黃蜂”整裝待發 確保拉林線雙源動2022-03-18
- 鐵犁喚醒高原沃土2022-03-18
- 成都大運會倒計時100天 東安湖體育公園場2022-03-18
- 西藏2021年新增67個行政村通硬化路2022-03-18
- 反壟斷“5個聚焦”!2022年反壟斷工作要這2022-03-18
- 傾金融之力守“滬”!滬上銀行業保險業共筑2022-03-18
- 重磅!中信集團、北京金控獲批首批金控牌照2022-03-18
- 五部門:2025年完成自然保護地整合歸并優化2022-03-18
- 生態環境部:錳渣污染控制技術規范有望近期2022-03-18
- 2.12萬盒進口抗新冠病毒藥物,中國醫藥尾盤2022-03-18
- 財政部:1-2月證券交易印花稅737億元同比增2022-03-18
- 豬肉價格大幅下降,金字火腿2021年營收5.062022-03-18
- 涉及直播帶貨、老壇酸菜、校園抽獎等,今年2022-03-18
- 恒天然:2022上半財年原奶平均成本上漲近3成2022-03-18
- 我國現行的“動態清零”措施仍有效 國內已2022-03-18
- 江蘇:紓困扶持政策出臺提振旅游演藝行業信2022-03-18
- 那書晨赴唐山調研河北省第七屆旅發大會籌備2022-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