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健康碼三月變紅20次 科技防疫也要有科學負責的態度
2022-04-11 11:32:13 來源:極目新聞
一直待在鄭州從未外出,河南健康碼卻在三個月的時間內變紅20多次。4月8日,河南鄭州的黃先生表示,自己因健康碼問題生活大受影響。目前,鄭州市疫情防控部門正在幫助他調查具體原因。
“健康碼”是疫情催生的大數據產品,也是精準防控的利器,其主要功能就是監測個人行程信息,實現高效率的人員流動管理,助力疫情防控和群眾正常出行。而在長期的常態化防控中,很多人已經充分認識并關注到了健康碼的重要性,守護綠碼成為大家最關心的日常事項之一。
所以,如果人在原地沒動,碼卻胡亂變色,不但讓個人壓力山大,奔波麻煩,也暴露出當地健康碼系統的漏洞所在。與疫情斗爭的這兩年,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諸多方面,支撐和保護著我們的生活。無論是人臉識別紅外測溫,還是企業上云遠程辦公,亦或是智能機器人的無接觸服務,一些此前并沒有廣泛應用于生活的技術,在疫情防控中得以普及,健康碼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應用,一定會造成依賴,也一定會形成鴻溝,各種問題都會出現。此前,每有城市防控狀態吃緊,出現疫情散發狀態,關于健康碼的討論必然會掀起一波熱潮,有些地方的健康碼顯示不全,系統崩盤,讓居民出行受阻,擾亂防控秩序,反而造成滯留和聚集,都被視為防控管理不力的表現。所以,保證健康碼不出問題,或是出現問題能及時解決,是實現疫情防控的精準化必要前提。
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視而不見、敷衍了事、麻痹大意。就比如黃先生的健康碼問題,其實他已經不是第一次莫名變紅碼了,而是在三個月內遭遇了20多次反復變動,而每一次他都需要居家隔離+核酸檢測,才能去社區將健康碼轉綠,對這樣的異常情況熟視無睹,其實是非常不應該的。按理說,在問題出現初期,就應該及時上報,調查處理,避免給居民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給防控帶來不必要的風險。
須知,健康碼現在是居民出行的重要憑證,如果說,碼的顏色并不能與人的實際行程相對應,那么,不僅是綠碼可能錯成紅碼,紅碼也可能錯成綠碼,對于須臾不能有疏忽的疫情防控來說,這顯然是不可小覷,不容忽視的問題。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當地疫情防控部門,不但需要調查黃先生遭遇的這一個例,恐怕還需要對整個系統進行檢測和調試,排除可能存在的故障和誤差,讓疫情防控的技術戰壕筑得更為牢固可靠。
人類同病毒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但科學不僅僅是一種手段和方法,也是一種態度和行動,要科學地看待技術,科學地使用技術,不要讓技術成為一種形式上的束縛,而要讓其實實在在地疫情防控助力,為健康安全托底,這就需要應用技術的每一環,每個人,都秉持認真負責的態度,有誤差及時上報,有問題及時修復,確保技術不崩盤,為全民抗疫保駕護航。
標簽: 男子健康碼三月變紅20次 科技防疫 科學負責 河南健康碼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男子健康碼三月變紅20次 科技防疫也要有科2022-04-11
- 收錢只一秒,退款月余難討,一個等字到底是2022-04-11
- 《艾爾登法環》結束霸榜生涯,Steam公布本2022-04-11
- 超17萬人預約申購成功!i茅臺App上線一周成2022-04-11
- 比亞迪海豹之后 又一款直面特斯拉Model3的2022-04-11
- 蔚來李斌:2022年5月10日起對旗下產品價格2022-04-11
- 共用6500塊積木 UP主爆肝還原《武林外傳》2022-04-11
- 12代酷睿芯片彎了?Intel回應:頂蓋變形會2022-04-11
- 河南尉氏:“一噴三防” 保豐收2022-04-11
- 疫情防控和春耕備耕兩不誤2022-04-11
- 交通運輸部 疫情防控要確保公路交通網絡不2022-04-11
- 治沙“神器”!這里的“草魔方”鎖黃沙2022-04-11
- 探訪上海保供企業:不少配送員臨時改行送菜2022-04-11
- 孕婦就診難、群居環衛工人生存狀況差等,這2022-04-11
- 上海“親子方艙”獲社會各界“疼愛”,第一2022-04-11
- 疫情之下,如何保春耕?2022-04-11
- AMD 64核心終于有對手 消失3年后 Intel2022-04-11
- 別熬夜了!你的DNA隨時都在斷裂 只有睡夠2022-04-11
- 《永劫無間》聯動《仙劍奇俠傳》趙靈兒4月12022-04-11
- 爆料:AMD和NVIDIA將在今年內推出新一代游2022-04-11
- 徹底分家!ARM賣掉ARM中國全部股份 只為上市2022-04-11
- 紐約市長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2022-04-11
- 上海警方:網傳“松江九亭哄搶超市”視頻并2022-04-11
- 當同事、朋友、親人接連陽性,我們應當怎樣2022-04-11
- 上海4月10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914例、無癥狀2022-04-11
- 財政資金直抵基層 利民舉措見實效2022-04-11
- 貸款買保險 真的不保險2022-04-11
- 數字人民幣試點范圍再次擴大2022-04-11
- 個人持有權益ETF占比升至55% 一年猛增12個2022-04-11
- 平均虧損超9%百億私募一季度僅8家賺錢202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