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
2021-03-30 11:03:4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十四五”規劃綱要將“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列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并對今后5年中國如何實現高水平開放作出了全面部署。
中國是全球第一貿易大國,已成為美國、歐盟、日本、印度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也持續提升,去年非金融領域吸引外資位居全球第一。“十四五”時期,如何在更高起點上推進對外開放?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國有哪些優勢和挑戰?外商如何看待中國開放新機遇?本報推出系列報道,為您進行解析。
——編 者
再過一個多月,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將在海南開幕。一大批來自全球的“高、新、優、特”消費精品已早早預訂展位,其中國際展區參展品牌超過了1000個,吸引中國各地的消費者、采購商躍躍欲試。同期,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也公布了首批160家參展商名單。在確定參展的企業中,既包括歐萊雅、雀巢、現代、大眾等知名跨國500強企業,還涵蓋了嘉吉、貝克休斯、樂高等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外商對中國的看好程度可見一斑。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立足國內大循環,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形成全球資源要素強大引力場,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加快培育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毫無疑問,跨國公司、全球投資者已感受到了這強烈的引力波。
“買買買”,大市場有大需求
中國人的消費力有多強?先來看這樣一組數據: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8210億元,全國電影票房高達78.22億元、觀影人次達1.6億,全國郵政快遞業累計攬收和投遞快遞包裹6.6億件……而這只是中國消費者在今年春節的短短7天假期里所創造的。
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預計:“使國內經濟能夠循環起來,每年我們大概需要進口2萬多億美元的貨物和近5000億美元的服務。”事實上,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只是世界分享中國市場的途徑之一。
坐擁海一般的市場,中國開放的大門還將越開越大。從“擴大優質消費品、先進技術、重要設備、能源資源等進口”,到“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等展會”,再到“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都是“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的擴大開放舉措。
對此,外商以實際行動表達出對中國市場的認可。
有的將中國市場視為行業發展的“風向標”。“16年前,我們與北京的合作伙伴在設定合資工廠年產目標的時候,把產量定為2.5萬輛汽車。到2020年,我們實際生產的汽車產量已經超過了60萬輛,是我們最初計劃的24倍。”德國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說,企業在相關調查中發現,在中國的客戶群體中,超過80%的人表示會信任自動駕駛的汽車,因此對戴姆勒而言,中國不僅僅是市場,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風向標。
有的從“十四五”規劃綱要的具體目標中嗅到商機。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中國區總裁謝雪說,“十三五”期間,淡水河谷向中國累計供應了超過9億噸優質鐵礦石和球團礦產品,占到同期鐵礦石銷售總量的58.8%。企業計劃到2024年使高品位鐵礦石產品供應占比約90%,更好地服務中國市場。“高品位鐵礦石產品能提高煉鋼效率,減少煉鋼過程中的能耗及產生的爐渣并降低排放。”謝雪說。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分析稱,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醫療、教育、能源、高科技等方面的產品和服務在中國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利于繁榮國內市場,增進國民福祉,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
投資興業,產業升級有支撐
相比商品的流動,要素的流動層次更深、影響更大。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1—2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1767.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1.5%。
對外商來說,直接在中國投資,是爭取廣闊市場、實現成本優勢的最佳選擇。“十四五”規劃綱要中,“以高水平雙向投資高效利用全球資源要素和市場空間”“完善產業鏈供應鏈保障機制”“支持外資加大中高端制造、高新技術、傳統制造轉型升級、現代服務等領域”等內容,看點十足,堅定了外商扎根中國的信心。
——來華投資興業,外商看中了中國完備的產業配套體系。
日本AGC株式會社主要業務涵蓋玻璃、化學、電子、工業陶瓷等領域,小到手機、電視機,大至汽車、飛機、博物館,都有AGC材料的身影。不久前,AGC在蘇州和深圳分別投資建設“車載顯示器蓋板玻璃生產線”和“第11代TFT—LCD玻璃基板生產線”,全是世界最先進的。
“中國完備的產業結構體系對我們有著極強的吸引力。比如,AGC作為智能手機、電視、汽車的產業鏈上重要一員,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基本都能在這里找到。在選擇投資地點時,我們綜合考慮了地理環境、開放程度、物流、技術人才、勞動人口、優惠政策、未來的發展潛力等諸多因素。這些都有助于我們獲取成本優勢。”日本AGC株式會社執行董事上田敏裕說。
相關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建立起涵蓋41個工業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的完整工業體系,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僅蘇州市就擁有35個工業大類,工業經濟總量超過3.3萬億元,高新技術企業超過7000家,市場主體突破200萬家,從常見的生活用品到高尖端的抗癌藥都能生產。
——來華投資興業,外商瞄準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機遇。
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美資企業之一,霍尼韋爾在華深耕超過40年。“‘十四五’期間,我們希望通過產品、技術、解決方案和服務理念等方面的創新,保障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高效、穩定、靈活和綠色運營,特別是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關鍵領域與中國企業深度合作。”霍尼韋爾中國總裁林世偉說。
林世偉表示,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支撐,也是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融合的重要切入點。目前上海已明確提出在“十四五”時期“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并開始遴選優秀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專業服務商予以重點培育和推廣,霍尼韋爾也希望參與其中。
2020年,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24426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年末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預計達15.8件,比上年末增加2.5件。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繼續位列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14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外資期待著從中分享機遇。
筑巢引鳳,營商環境更暖心
有市場、有產業,還要有足夠完善的政策,才能“筑巢引鳳”。“十四五”規劃綱要,回應了外商關心的熱點問題。
比如,在知識產權保護上,“健全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在外資準入方面,“進一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落實準入后國民待遇,促進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在“一帶一路”建設領域,“深化國際產能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構筑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介紹,2017—2020年,中國已連續4年修訂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限制措施累計減少了近2/3。今年,中國將進一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鞏固制造業放開措施,重點推動服務業有序開放,更廣泛地引入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商業模式。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所研究員張煥波表示,近年來,各級政府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十四五”規劃綱要對如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特別是在推動內外資一視同仁方面給出了很多舉措。未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質量和開放程度更高,對全球優質要素的“引力場”也會更強。
——這種“引力場”,正讓外商“加倉”中國。
總部位于德國的漢高公司擁有140多年歷史,是一家主營日用化學品的知名企業。在漢高中國區總裁榮杰看來,“十四五”規劃綱要不僅重點提到了包括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和電子產品在內的創新技術,更強調著力優化營商環境,這將使所有的市場參與者受益。漢高不僅看到了中國市場巨大的發展潛力,更在這里看到了創新、技術和人才的匯聚。未來,漢高將加大在華投資,利用數字化技術為消費者創造更多價值。
——這種“引力場”,將促使更多外企扎根中國。
普洛斯中國區常務副董事長諸葛文靜表示,中國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要求提升流通效率,降低全社會交易成本,而普洛斯多年以來專注和擅長的領域就在于此。未來,普洛斯將深耕中國市場,在大物流及供應鏈領域加大投入,積極參與并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高效運轉。
“從貿易角度來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意味著今后一段時期中國市場將是全球最具潛力的消費增量市場,進口商品需求將不斷增加。從投資角度看,盡管中國已經是最大的外資流入國,但高水平的雙向投資會進一步擴大,外商在華新增投資空間依然十分可觀。未來,中國與全球的產業分工合作也將走向深化,技術、人才、數據、研發平臺等高層次要素流動,將衍生出更多商機。”張煥波說。
王俊嶺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農業農村部:對農業科創企業支持貸款規模提2022-03-04
- 不下載APP不給看全文?工信部:立即整改!2022-03-04
- 持續增強中小企業發展信心2022-03-04
- “建議取消中小學生各種藝術考級”引熱議 2022-03-04
- 全國政協委員丁磊:建議加速鈉離子電池等新2022-03-04
- 電腦忘記密碼怎么辦?教你一招,半分鐘就能2022-03-04
- “大媽”排隊買金場景難再現2022-03-04
- 不下載APP不給看全文?工信部:立即整改!2022-03-04
- 愛看評論 愛比價格 這代年輕人購物有個性2022-03-04
- “互聯網一代”開啟新節儉模式2022-03-04
- “全過程人民民主”“動態清零”……兩會全2022-03-04
- 創意微視頻|微光2022-03-04
- 數評兩會:21億劑!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2022-03-04
- 微視頻 | 你聽,被愛著的感覺,真好!2022-03-04
- 【代表委員話三農】宋豐強:聚焦黃河綠色發2022-03-04
- 有事好商量丨小巷里的懇談會2022-03-04
- 非本人原因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齡如何計2022-03-04
- 工地發放工資卡“不符合要求”,只能去指定2022-03-04
- 騎車下班途中“自摔”受傷,難以認定為工傷2022-03-04
- 女性平等就業權相關法律有哪些?怎么規定的2022-03-04
- 數據統計:《艾爾登法環》在Steam上售出1002022-03-04
- 張業遂:中國是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2022-03-04
- 統計局:2021年我國參加失業保險人數達22958萬2022-03-04
- 北京出臺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綜合監2022-03-04
- 元宇宙概念異動,這些產業或將率先落地,投2022-03-04
- 國投羅鉀助力沃柑種植,為大理再添一抹亮色2022-03-04
- 軍工股走強,俄烏沖突催化裝備發展,行業成2022-03-04
- 劉永好:多舉措節糧提效保障糧食和耕地安全2022-03-04
- APP“脅迫下載”只會自砸招牌2022-03-04
- 首筆數字人民幣碳信用交易在成都完成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