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以鋪貨模式生存的跨境電商賣家,將漸漸退出舞臺
2021-12-03 08:11:19 來源:第一財經
過去幾年,依靠全品類或者運營驅動,一批以鋪貨模式生存的跨境電商賣家賺取很多利潤,然而,這樣的利潤空間正在被壓縮。
“核心的問題是供給,鋪貨賣家是沒有供給能力的。”12月2日,速賣通全國渠道總經理王德民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為了幫助缺乏電商運營經驗的產業帶商家,速賣通在義烏、深圳、杭州相繼設立商家運營服務中心。
今年5月,速賣通發布“G100出海計劃”,旨在幫助中國企業和中國品牌發揮供應鏈優勢,抓住全球貿易格局變化和跨境電商發展的重大機遇,在海外市場建立品牌心智,拓展新市場新用戶。
“全球疫情的背景之下,中國供應鏈優勢進一步凸顯。速賣通平臺在西班牙、法國、俄羅斯、巴西等國的訂單量和用戶數達到了三位數以上的增長。”王德民認為,產業帶商家要想獲取產品溢價,需要通過語言、物流、結匯、爆品孵化、全店動銷等難關。平臺只有從商家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出發,才能幫助商家完成供應鏈升級。
對于與亞馬遜的區別,王德民認為,最重要的區別在于市場定位,速賣通主要做歐洲市場,亞馬遜主要做北美市場;在運營模式上,速賣通是一個平臺,亞馬遜是一個類自營的模式,模式無所謂好壞,不同的商家選擇適合自己的平臺。
在新冠肺炎疫情已經逐漸趨于常態化的當下,中國跨境電商已經從“流量為王”轉向“供給為王”,以用戶和品牌為核心的價值驅動型商家開始走向臺前,喜臨門就是其中一位。
“做品牌最終的根基還是要落在產品和品質上面,營銷做的再好,產品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品牌還是無法落地的。”喜臨門跨境電商運營負責人黃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傳統外貿企業擁有很多海外客戶,如果轉型去做品牌,在產品研發和差異化方面有很多借鑒。
相比國內電商,跨境電商企業面對的國家多、語言多、平臺多、物流多,需要不同團隊來滿足不同平臺、不同國家的差異化需求,還需要和不同區域的物流服務商、供應鏈服務商做好協同。
“在售后環節,國內商家一般通過機器人解答消費者問題,或者消費者直接退貨;海外消費者對于產品指導使用說明的問題很多,我們在跨境平臺做客服會采用郵件溝通,很多商家對于海外市場會作出一些針對性的售后服務,比國內強很多。”黃微表示。在與消費者互動方面,國內大多通過微信、小紅書等平臺,國外主要通過Facebook;在用戶互動的及時響應方面,國內能做到24小時在線,國外在規定時間內回復客戶即可。
談及營銷策略的差異,黃微表示,在國內市場,商家一般會通過打廣告吸引消費者購買、復購;在國外市場,公司推銷的行為很少,更多的是通過產品的口碑相傳,消費者主要是因為產品本身的特點來選擇購買。
標簽: 賣家,漸漸,舞臺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農業農村部:對農業科創企業支持貸款規模提2022-03-04
- 不下載APP不給看全文?工信部:立即整改!2022-03-04
- 持續增強中小企業發展信心2022-03-04
- “建議取消中小學生各種藝術考級”引熱議 2022-03-04
- 全國政協委員丁磊:建議加速鈉離子電池等新2022-03-04
- 電腦忘記密碼怎么辦?教你一招,半分鐘就能2022-03-04
- “大媽”排隊買金場景難再現2022-03-04
- 不下載APP不給看全文?工信部:立即整改!2022-03-04
- 愛看評論 愛比價格 這代年輕人購物有個性2022-03-04
- “互聯網一代”開啟新節儉模式2022-03-04
- “全過程人民民主”“動態清零”……兩會全2022-03-04
- 創意微視頻|微光2022-03-04
- 數評兩會:21億劑!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2022-03-04
- 微視頻 | 你聽,被愛著的感覺,真好!2022-03-04
- 【代表委員話三農】宋豐強:聚焦黃河綠色發2022-03-04
- 有事好商量丨小巷里的懇談會2022-03-04
- 非本人原因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齡如何計2022-03-04
- 工地發放工資卡“不符合要求”,只能去指定2022-03-04
- 騎車下班途中“自摔”受傷,難以認定為工傷2022-03-04
- 女性平等就業權相關法律有哪些?怎么規定的2022-03-04
- 數據統計:《艾爾登法環》在Steam上售出1002022-03-04
- 張業遂:中國是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2022-03-04
- 統計局:2021年我國參加失業保險人數達22958萬2022-03-04
- 北京出臺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綜合監2022-03-04
- 元宇宙概念異動,這些產業或將率先落地,投2022-03-04
- 國投羅鉀助力沃柑種植,為大理再添一抹亮色2022-03-04
- 軍工股走強,俄烏沖突催化裝備發展,行業成2022-03-04
- 劉永好:多舉措節糧提效保障糧食和耕地安全2022-03-04
- APP“脅迫下載”只會自砸招牌2022-03-04
- 首筆數字人民幣碳信用交易在成都完成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