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河畔的中國】從星空中來,千年古都鄭州繪就城市發(fā)展新畫卷
2021-10-18 00:01:31 來源:未來網
未來網鄭州10月16日電(記者凌萌)這里有中華文明起源的標識性遺址,有被稱為中國最早天象記錄的天文繪圖,更參與和見證了夏、商奴隸制王朝建立的全過程……這里,就是坐落于黃河岸邊的“瑰寶”——鄭州。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千年前的鄭州大地上,黃河水孕育了古老而神秘的華夏文明。時過境遷,黃河依舊奔流不息,古都鄭州也正徐徐揭開塵封千年的面紗,走向生態(tài)治理和高質量發(fā)展之路。
10月14日—15日,記者隨“母親河畔的中國”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一行走進河南鄭州,探尋這座古都跨越千年的“前世今生”。
塵封的歷史:大河村遺址一窺前人智慧
“5000多年前,鄭州先民住著怎樣的房子?”“用的是怎樣的鍋碗瓢盆?”“如何起居和生活?”這些問題,在鄭州大河村遺址博物館內都能找到答案。
作為中華文明起源的標識性遺址,大河村遺址包含有仰韶、龍山以及夏、商四種考古學文化,經歷了原始社會母系氏族的繁榮階段、父系氏族階段直到奴隸社會的夏商時期,距今6800—3500年,延續(xù)時間長達3300多年,文化層堆積厚達12.5米。
距今約3600—3300年的原始瓷尊。(未來網記者凌萌攝)
走進大河村遺址博物館,厚重的歷史底蘊氣息撲面而來。惟妙惟肖的仰韶先民群塑像、滿目琳瑯的生活器具,一眼千年,仿佛穿越時空,置身于數千年前這個“星空下的村落”。
據講解員韓亞宸介紹,大河村遺址中出土的大量精美彩陶,色彩絢麗、圖案豐富,在仰韶文化中獨樹一幟。其白衣彩陶、紅衣彩陶和豐富多彩的圖案類型、高超而嫻熟的繪畫手法、種類繁多的器物類型,標志著史前彩陶文化達到了一個空前絕后的高峰,也繪就了一幅史前文化欣欣向榮、高度發(fā)達的歷史場景。
在文物展廳內,一件件歷經歲月洗滌的古老文物背后,都有著遙遠而又親切的故事。彩陶盆、小口尖底瓶、陶鏊……這些塵封千年的古物,為我們繪就了一副史前文化高度發(fā)達的場景,先民的智慧無不令人驚嘆。
數千年前鄭州先民使用的陶鏊。(未來網記者凌萌 攝)
記者注意到,在大河村遺址博物館內,如今人們廣泛使用的生活器具很多都能在這些文物中找到影子。比如烙餅用的鏊、蒸煮用的箅子等,外形、功能都與先民們用的陶鏊、陶箅等極為相似。
此外,大河村遺址還多次出土了繪有天象圖案的彩陶片,圖案多為太陽紋、月亮紋、日暈紋、星座紋、彗星紋等,被認為是目前我國已知最早的天文學實物資料,彰顯著千年文化的強大生命力。
數千年前鄭州先民建造的“三室一廳”。(未來網記者凌萌攝)
“大河村遺址面積之大、遺物之豐富、延續(xù)時間之長、包含文化內容之廣泛,是中原地區(qū)其它古代遺址中很少見的。”韓亞宸介紹稱,大河村遺址的發(fā)現和發(fā)掘為研究原始氏族社會到奴隸社會漫長的歷史過程,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和確鑿的地層證據,同時也為探討中原地區(qū)仰韶文化的發(fā)展序列和分期劃段及類型研究提供了一個時代標尺。
千年后的回響:黃河岸邊一覽生態(tài)發(fā)展之路
大河湯湯,億萬斯年,平川泱泱,蒼莽無邊。深秋時節(jié),漫步在黃河岸邊,煙波浩淼,秋水天長。
站在鄭州黃河灘地公園南裹頭觀景點遠眺,黃河水滾滾東流去,兩岸風光盡收眼底。遠處的河道,近處的蘆葦,翩翩起落的候鳥,一派靜謐祥和。
據鄭州黃河灘地公園建設發(fā)展局局長趙紅勛介紹,南裹頭系1963年破除原花園口樞紐工程攔河壩遺留的一段,長2244米,殘余工程橫臥河灘,成為一處控制河勢的工程,1964年攔河壩殘端經裹護整理,處于南岸,故名“南裹頭”。
鄭州黃河灘地公園俯瞰圖。(鄭州市網信辦供圖)
很難想象,這里曾是環(huán)境臟亂差的集中區(qū)域。“前幾年,黃河岸邊雜亂無章地分布著一些破舊的漁船、小工廠作坊、沙場,生產生活用水直排黃河,嚴重污染了黃河水質。”趙紅勛向記者表示。
為了還“母親河”一片清凈,還周邊居民一份安寧,鄭州市開啟了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之路。自2020年起,逐步開展建設慢行系統(tǒng)骨架、黃河國家濕地公園、黃河生態(tài)農業(yè)示范區(qū)以及黃河灘地保護核心區(qū)生態(tài)修復等建設。
據了解,鄭州黃河灘地公園規(guī)劃面積44平方公里,總投資35.76億元,分為黃河灘地生態(tài)修復區(qū)、黃河國家濕地公園、黃河生態(tài)農業(yè)示范區(qū)等14個功能分區(qū)。
其中南裹頭觀景點位于黃河南裹頭險工點,總面積3公頃,南北長170米,東西寬110米。
鄭州黃河灘地公園內一景。(未來網記者凌萌 攝)
趙紅勛介紹道,南裹頭觀景點西側設計了觀河平臺,讓人登高遠望,感受黃河壯美奇觀;中部設計了惠濟黃河客廳,滿足市民喝茶賞景休憩功能訴求;東側為劇場,給游客一個集小型音樂會、表演、演講、休息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劇場空間。
“現在,在這里開車隨便轉一轉,就能發(fā)現20多種鳥類,最多的是斑鳩,還有很多白鷺、喜鵲等。這里還出現過多種小型食肉類動物。”趙紅勛自豪地表示,鄭州黃河灘地公園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讓他十分欣慰。
如今,文化資源與生態(tài)資源交相輝映,古老的黃河流過漫漫歲月,千年古都鄭州正煥發(fā)出新的勃勃生機。
[ 責編:王宏澤]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康保縣名優(yōu)農特推介大會在石舉辦,康保蕎麥2023-03-03
- 廣州港: 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2月份及2023-03-03
- 短訊!東珠生態(tài): 東珠生態(tài)環(huán)保股份有限公2023-03-03
- 當前信息:鋅業(yè)股份: 關于召開2023年第一2023-03-03
- 西部建設: 第七屆二十五次董事會決議公告2023-03-03
- 鎮(zhèn)洋發(fā)展: 浙江鎮(zhèn)洋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關于2023-03-03
- 萬方發(fā)展: 第九屆董事會第四十七次會議決2023-03-03
- 國家發(fā)改委:3月3日國內成品油價格不作調整2023-03-03
- 中小企業(yè)迎來轉型“進行時”2023-03-03
- 陡峭山路上的“護學隊”2023-03-03
- 今日關注:37年間,這個中心的東北虎從8只2023-03-03
- 今日觀點!3月3日消費電子行業(yè)十大牛股一覽2023-03-03
- 3月3日汽車服務行業(yè)九大牛股一覽2023-03-03
- 三川智慧: 關于持股5%以上股東部分股份解2023-03-03
- 聯(lián)科科技: 山東聯(lián)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關于2023-03-03
- 每日快報!聯(lián)科科技: 山東聯(lián)科科技股份有限2023-03-03
- 天天觀察:國電南自: 國電南自關于廣西南2023-03-03
- 每日報道:未來農業(yè)什么樣?AIGC帶你看來自2023-03-03
- 【你好代表】梁倩娟:加大農產品深加工 讓2023-03-03
- 平凡英雄|我是人大代表 當前報道2023-03-03
- 【天天熱聞】請把手機橫過來!這是一幅長長2023-03-03
- 美的集團:公司沒有布局黑電相關業(yè)務-今日2023-03-03
- 浙商證券:給予上機數控買入評級 獨家焦點2023-03-03
- 仁和藥業(yè)董秘回復:公司目前藥品研發(fā)有磷酸2023-03-03
- 環(huán)球觀速訊丨仁和藥業(yè):公司目前沒有種植中2023-03-03
- 全球實時:威星智能董秘回復:截至2023年22023-03-03
- 世界播報:南京化纖董秘回復:截止2023年2月2023-03-03
- 白鶴灘水電站16臺百萬千瓦機組全部通過驗收2023-03-03
- 專家提示老年人應做好帶狀皰疹病毒預防2023-03-03
- 【時快訊】權威部門話開局丨我國將聚焦“一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