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熱點 > 正文

        加快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 城鎮化仍有增長空間

        2021-11-16 10:33:05 來源:經濟日報

        加快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

        史育龍

        新一輪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編制即將啟動,新型城鎮化建設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作用如何認識?本版從即日起約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就此撰文,以饗讀者。

        我國仍處于城鎮化較快發展階段,更多農村居民通過轉移就業提高收入水平、通過轉為市民享受更高品質的公共服務,一方面會推動城鎮消費群體不斷擴大、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消費潛力不斷釋放,另一方面也帶來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以及住宅建設等巨大投資需求。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進一步發揮內需這一經濟發展基本動力作用,既是應對外部風險挑戰、穩定我國經濟基本盤的客觀需要,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更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

        數據顯示,2012年至2020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從7.1億人增至9.0億人,年均增加2100萬人,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1萬億元增至39萬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37萬億元增至52萬億元。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加約1.7萬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加約1.5萬億元。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有力促進了消費。一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擴大了消費群體、增加了消費需求。一個農村居民轉化為市民,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同步提高,按現有水平計算,每年至少增加1.3萬元的消費需求。按現狀每年新增2100萬城鎮人口計算,每年可新增約2800億元的直接消費需求,相當于年均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量的12.5%。二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改善了消費結構,促進了消費升級。2020年,城鄉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分別為29.2%和32.7%。與農村居民相比,農業轉移人口用于住房、耐用品、服務等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明顯增加。城市居住環境改善、新業態發展也催生了更加豐富多元的消費新需求。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顯著帶動了投資。一是直接帶動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012年至2019年,城市市政公共設施建設年度投資由1.5萬億元增至2.0萬億元,增長31%。二是帶動住宅建設投資增長。2012年至2020年,住宅投資由4.9萬億元增至10.4萬億元。進城農民工購房比例由0.6%提高到20%左右。三是帶動城市公共服務設施投資增長。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首要的公共服務需求。

        未來,城鎮化仍有較大增長空間。預計到2035年,新增1.5億左右城鎮人口,農業轉移人口仍是其中的主力,同時落戶空間擴大帶來落戶意愿提升,大城市吸納承載農業轉移人口的能力更強。不過,與城市戶籍人口相比,非戶籍人口在城市享有的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仍有差距,逐步提高他們在城市的公共服務水平,在消費和投資兩端蘊含著巨大內需潛力。

        如何更好發揮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在擴大內需中的支撐作用?

        一是大力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開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城市的落戶限制,因地制宜引導超大特大城市放開郊區落戶限制。精簡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項目,提高居住、就業、社保繳納年限積分所占比重,取消積分落戶數量限制。

        二是促進農業轉移人口深度融入城市。實施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就業競爭力。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城鎮常住人口,健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保障制度。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支持合理自住需求。

        三是完善城鄉勞動力雙向流動機制。健全農業轉移人口農村“三權”實現機制,提高其進城落戶的意愿和能力。制定農業轉移人口依法自愿有償退出農村“三權”的具體辦法,實現權隨人走、帶資進城。鼓勵本地外出的各類人才返鄉創業興業,鼓勵有條件的集體經濟組織適度對外來人口開放,促進雙向流動、各得其所。

        四是強化城市群、都市圈核心動力源和縣城重要載體作用。統籌推動城市群和都市圈基礎設施、社會保障、社會治理一體化等發展,更好發揮吸納農業轉移人口的作用。適應農民到縣城就業安家落戶需求,補齊縣城市政公用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產業配套設施等方面的短板。

        (作者系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

        [ 責編:張璋]

        標簽: 市民化 城鎮化率 城鎮化建設 轉移 住房保障體系

        精彩推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免責聲明 | 誠聘英才 | 廣告招商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8-2020  www.chahao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品質網 版權所有
         

        聯系我們:98 28 36 7@qq.com
         

        未經中國品質網書面授權,請勿轉載內容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不卡| 日本亚洲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二页|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手机|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app| 亚洲色图校园春色| 亚洲女人影院想要爱| 亚洲偷自精品三十六区| 亚洲av无码久久忘忧草| 伊人久久五月丁香综合中文亚洲| 亚洲色无码国产精品网站可下载|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亚洲毛片网址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秋霞|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 亚洲宅男永久在线| 亚洲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99亚偷拍自图区亚洲|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波多野结衣|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一区|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色区奇米|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国产性爱在线观看亚洲黄色一级片|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午夜电影在线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