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如何匯聚善流傳播美好?他們正在這樣發(fā)力
2021-11-28 12:02:49 來源:光明網
近年來,移動互聯(lián)網迅猛發(fā)展,給新聞信息的生產方式、傳播路徑、技術演進都帶來了巨大變革。傳媒格局正在被重塑、輿論生態(tài)正在發(fā)生著深刻變化、媒體融合發(fā)展正在向縱深推進。
全媒體時代,無論媒介形態(tài)如何多樣、傳播主體如何多元,不變的應當是網絡媒體的職責使命、價值堅守。網絡媒體如何通過正能量傳播,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構建更加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
2021中國網絡媒體論壇現場
“變換賽道,也要轉換思維”
“用戶是互聯(lián)網內容生產的思維原點。在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媒體發(fā)展不僅是變換賽道,更需要轉換思維。建立用戶意識是互聯(lián)網思維的原點,無論技術如何變,產品和傳播都要圍著用戶轉。從受眾轉為用戶,從作品轉向產品,意味著用戶的訴求、喜好才是我們傳播的原點。”在近日舉行的2021中國網絡媒體論壇·內容論壇上,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主任丁偉這樣說。
在傳遞主流價值、做好正能量傳播方面,丁偉認為,可以從信息、情感、價值三個維度出發(fā)。其中,傳遞信息,就要真材實料;傳遞情感,就要真情實感;表達觀點,就要真知灼見。“在此基礎上,通過傳播語態(tài)的調整、傳播手段的創(chuàng)新,真正與用戶形成信息傳播、情感交流、價值判斷的共同體。”
“我們深刻認識到,流量如同一枚硬幣,一面是網民對平臺的信任;另一面,是平臺嚴肅的責任和莊嚴的使命。”陳勇認為,與大流量相伴相隨的,是時代的使命,是向善的選擇,是用戶和社會的價值的依歸——要緊貼時代命題,為正能量引源頭活水,大流量要從大時代中孕育;要創(chuàng)新連接形態(tài),助推正能量百花齊放,如果說流量是枝葉,連接就是根系,大流量要在大連接中生長,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技術、內容與用戶之間的連接形態(tài),不斷豐富連接場景,才能推動正能量的流量生態(tài)走向壯大;要增進價值依歸,匯聚“善流”傳播美好,大流量要以大價值為依歸,用正能量傳播助力美好生活。
“近年來,應急管理部充分發(fā)揮網絡媒體平臺優(yōu)勢,發(fā)布權威信息、闡釋解讀政策、普及應急知識,為應急管理事業(yè)改革發(fā)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在講好應急救援故事,普及應急知識方面,應急管理部新聞發(fā)言人、新聞宣傳司司長申展利介紹,在四川冕寧森林火災撲救過程中,推出短視頻《森林消防員奮戰(zhàn)3晝夜站著睡著了》《森林消防員下山時遇下雨快樂奔跑》,經網絡媒體接力傳播,先后登上微博、抖音熱搜,總播放量近4億;為普及安全知識,策劃推出《當地球之肺上火之后》《這些技能希望你永遠用不到》等科普作品,閱讀量超5千萬人次。
打造矩陣、科學辟謠
在網絡空間里,網絡謠言是億萬民眾美好精神家園的一大頑疾。“網絡謠言混淆視聽,誤導社會公眾,有的網民隨意發(fā)布不實信息,更有甚者,罔顧法律、造謠傳謠,誤導輿論;還有的網站平臺和不法網民充當‘黑嘴’,博人眼球、造謠傳謠、敲詐勒索。”中央網信辦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主任李長喜坦言。
針對網絡謠言整治,李長喜認為,最有效的武器,就是提供及時準確、權威專業(yè)的真實信息——打造專業(yè)化的網絡辟謠平臺,構建覆蓋網站、應用程序、公眾賬號等各類傳播渠道,集納圖文、音頻、短視頻等多種傳播形式的全媒體辟謠矩陣;針對不同辟謠領域、不同受眾群體,積極制作發(fā)布權威專業(yè)、形式多樣的高質量辟謠信息;建立跨部門跨領域跨系統(tǒng)的一體化聯(lián)動辟謠機制,實現對網絡謠言聯(lián)動發(fā)現、聯(lián)動查證、聯(lián)動辟除。
申展利也舉例說,災害事故發(fā)生后,各種消息瞬間集聚,公眾無法辨別真?zhèn)危瑯O易導致公眾焦慮恐慌。這個時候,正是各方關注、需要提供權威信息、引導網上輿情的時候,政府和媒體決不能失語失聲,必須第一時間公布權威消息,動態(tài)發(fā)布救援進展,及時公開調查結果。
“多模態(tài)機器狗”亮相2021中國網絡媒體論壇展示會
用年輕人喜歡方式傳播主旋律
當前,我國網民規(guī)模已突破10億,已成為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數字社會。嗶哩嗶哩董事長兼CEO陳睿更為關注“數字原住民”“Z世代”群體。他認為:“正能量內容需要用年輕人熟悉的語言去講述、去傳播,而UP主是非常適合的角色。目前,B站每個月活躍創(chuàng)作者超過270萬,每月創(chuàng)作視頻超過1000萬條。其中,不少UP主與主流媒體積極合作,共創(chuàng)優(yōu)質視頻內容。”
很多傳統(tǒng)文化內容在B站上頗受歡迎。陳睿介紹,截止10月底,B站UP主創(chuàng)作的國風類視頻數量已超200萬;過去一年,B站國風類視頻觀眾數量已達1.36億;在UP主創(chuàng)作的內容之外,B站也在通過平臺自制內容,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文化復興的基礎在年輕人,傳統(tǒng)文化應該讓年輕人自己去演繹、參與,這樣傳統(tǒng)文化才能具有持續(xù)的生命力和廣泛的傳播力。”
“我們要年輕態(tài),要和年輕人玩到一塊。”丁偉同樣認為,近年來,人民日報在社交媒體上寶貴的收獲,就是實現了與90后、00后的連接,成為了他們的伙伴。“會玩,和用戶一起玩,就是年輕的態(tài)度。一方面體現為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表達新、形式新,帶給用戶不一樣的體驗,先覺得‘有意思’,才會感到‘有意義’;另一方面,則表現為對年輕人行為特征、互動心理的敏銳感知,及時發(fā)現潮流動態(tài),面對新現象、新趨勢,能夠及時趕到,巧妙結合,有效借勢,在最有活力、最受歡迎的地方,不缺席、不落伍”。
觀眾嘗試“云游敦煌”體驗“科技+文化”
尋找技術與內容最佳結合路徑
如今,技術驅動著媒體演進,為內容創(chuàng)新提供了重要支撐,也為媒體創(chuàng)意抵達用戶提供了橋梁。今年論壇舉辦中國網絡媒體領域新技術、新應用、新業(yè)態(tài)展示會,這是首次以網絡傳播為主題的大型線下展示會,是網絡傳播理念的一次重要創(chuàng)新。
記者在騰訊展臺看到,現場展出的“云游敦煌”“數字故宮”小程序引發(fā)不少觀眾嘗試。人們打開“云游敦煌”小程序,可以輕松游覽敦煌的超過200個洞窟,欣賞超過2000幅壁畫彩塑,體驗“一鍵越千年”;通過“數字故宮”小程序,能夠“云”游故宮各大建筑,飽覽百萬件珍稀藏品,在線逛展了解故宮“冷”知識,一鍵查詢故宮的數字文物資源。
陳勇表示,“科技+文化”的模式使傳統(tǒng)文化IP的內涵在網絡空間重新活化,便捷的數字化渠道和豐富的互動方式,使更多用戶更樂于接受和傳播傳統(tǒng)文化,讓傳統(tǒng)經典擁有了歷久彌新的生命力。
此外,展區(qū)還展出了騰訊成長守護平臺、國寶全球數字博物館、大運河數字文化項目、騰訊妙筆·沉浸式互動水墨畫、VR全景沉浸體驗騰訊科學WE大會等項目,分別從科技助力正能量傳播、科技守護青少年成長、科技推動知識普及等維度,詮釋了科技對美好生活、內容傳播的助力。
“為裝滿‘內容套路’的腦子裝上技術思維的‘代碼’。很多時候,一些爆款產品的實質就是創(chuàng)意+技術。”丁偉表示,當我們有了好點子,體察到用戶的需求期待,就去尋找合適的技術形式,用技術賦能內容生產;同時,技術也更好地連接了用戶,5G、AI、大數據等新技術讓采編更快、更好、更高效,算法推薦實現千人千面,讓傳播更準、更廣、更深入。(文/圖 記者 李政葳 潘迪 姚坤森)
[ 責編:王麗媛]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建議取消中小學生各種藝術考級”引熱議 2022-03-04
- 全國政協(xié)委員丁磊:建議加速鈉離子電池等新2022-03-04
- 電腦忘記密碼怎么辦?教你一招,半分鐘就能2022-03-04
- “大媽”排隊買金場景難再現2022-03-04
- 不下載APP不給看全文?工信部:立即整改!2022-03-04
- 愛看評論 愛比價格 這代年輕人購物有個性2022-03-04
- “互聯(lián)網一代”開啟新節(jié)儉模式2022-03-04
- “全過程人民民主”“動態(tài)清零”……兩會全2022-03-04
- 創(chuàng)意微視頻|微光2022-03-04
- 數評兩會:21億劑!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2022-03-04
- 微視頻 | 你聽,被愛著的感覺,真好!2022-03-04
- 【代表委員話三農】宋豐強:聚焦黃河綠色發(fā)2022-03-04
- 有事好商量丨小巷里的懇談會2022-03-04
- 非本人原因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齡如何計2022-03-04
- 工地發(fā)放工資卡“不符合要求”,只能去指定2022-03-04
- 騎車下班途中“自摔”受傷,難以認定為工傷2022-03-04
- 女性平等就業(yè)權相關法律有哪些?怎么規(guī)定的2022-03-04
- 數據統(tǒng)計:《艾爾登法環(huán)》在Steam上售出1002022-03-04
- 張業(yè)遂:中國是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2022-03-04
- 統(tǒng)計局:2021年我國參加失業(yè)保險人數達22958萬2022-03-04
- 北京出臺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綜合監(jiān)2022-03-04
- 元宇宙概念異動,這些產業(yè)或將率先落地,投2022-03-04
- 國投羅鉀助力沃柑種植,為大理再添一抹亮色2022-03-04
- 軍工股走強,俄烏沖突催化裝備發(fā)展,行業(yè)成2022-03-04
- 劉永好:多舉措節(jié)糧提效保障糧食和耕地安全2022-03-04
- APP“脅迫下載”只會自砸招牌2022-03-04
- 首筆數字人民幣碳信用交易在成都完成2022-03-04
- 政協(xié)委員建議將學生群體心理治療納入醫(yī)保2022-03-04
- 兩部門:進一步實施小微企業(yè)“六稅兩費”減2022-03-04
- 統(tǒng)計局:2月下旬27種產品價格上漲 生豬價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