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報道|溫暖2021
2021-12-17 19:50:50 來源:新華社
2021年,總有一些瞬間讓我們銘記
那些奮斗、歡笑、淚水、擁抱和鼓勵匯集成的感動
溫暖著你我前行的腳步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左圖為2020年2月12日,安徽援鄂醫(yī)療隊隊員周國紅在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yī)院前豎起拇指為自己和同伴加油;右圖為2021年3月13日,周國紅在武漢大學櫻花樹前拍照留念。新華社記者肖藝九 攝
2020年春天,作為安徽援鄂醫(yī)療隊的一名隊員,周國紅奔赴武漢,用生命守護生命。2021年的春天,她再次來到武漢,參加武漢大學舉辦的援鄂抗疫醫(yī)護人員賞櫻專場。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左圖為2020年3月5日傍晚,在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東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支援湖北醫(yī)療隊醫(yī)生在護送患者王欣做CT的途中停下,讓住院近一個月的老人欣賞久違的日落(甘俊超攝);右圖為2021年3月24日,“看夕陽的老人”王欣在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區(qū)園藝花城小區(qū)內拉小提琴(新華社記者熊琦攝)。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左圖為黃文秀生前工作照(資料照片);右圖為2021年2月25日,黃文秀的父親黃忠杰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新華社記者劉彬攝)。
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會上,替女兒戴上大紅花的老父親黃忠杰聽到全國脫貧攻堅楷模黃文秀的名字時,灑下淚水。
黃文秀生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百色市委宣傳部派駐樂業(yè)縣新化鎮(zhèn)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2019年6月17日犧牲在脫貧攻堅一線,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左圖為2010年1月30日,巴木玉布木背著大包、抱著孩子在南昌火車站匆忙趕車;右圖為2021年1月22日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瓦巖鄉(xiāng)桃園村拍攝的身著彝族服飾的巴木玉布木。新華社記者周科 攝
2010年1月30日,新華社記者在江西南昌火車站廣場拍下了一張直擊人心的照片:一位年輕母親背上的巨大行囊壓彎了她的身軀,但攬在右臂中的嬰孩整潔而溫暖。11年后,記者找到了這位母親,她叫巴木玉布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人。現(xiàn)在的她已經成功脫貧,繼續(xù)努力工作,讓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2018年2月2日,吉覺吉竹背著弟弟下山,前往易地扶貧搬遷的外公家;下圖為:2021年2月24日,吉覺吉竹和弟弟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南箐鎮(zhèn)新家附近的油菜地里玩耍。新華社記者田建川 攝
2018年2月,新華社記者在四川涼山州采訪途中,偶遇9歲的彝族男孩吉覺吉竹雪中背著1歲多的弟弟到易地扶貧搬遷的外公家暫時安置。在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幫助下,吉覺吉竹一家告別了深山里的土坯房,于2019年3月住進位于越西縣南箐鎮(zhèn)寬敞明亮的新家。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左圖為1月26日在山東省煙臺市毓璜頂醫(yī)院拍攝的山東笏山金礦事故幸存者張紀,在事故救援期間,是他寫了兩張紙條向井上救援人員傳遞消息(新華社記者王凱攝);右圖為張紀被困井下時傳來的兩張紙條。這兩張紙條也傳遞了生的希望(新華社發(fā))。
↑1月6日,在因新冠肺炎疫情被封閉的大連海洋大學校園內,志愿者推著滿載的三輪車上坡,將物資送往學生宿舍。新華社發(fā)(大連海洋大學供圖)
↑4月9日,張伯禮院士(左一)重訪武漢江夏方艙醫(yī)院,回憶疫情期間在此奮斗的經歷時落淚。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2月11日,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外區(qū)一集中隔離點,鄭瑩瑩和兒子順順隔著玻璃門“比心”。鄭瑩瑩是哈爾濱市道外區(qū)人民醫(yī)院一名工作人員,正在一處集中隔離點值守。除夕上午,6歲的兒子順順來到隔離點,給她帶來了一朵康乃馨。因疫情防控需要,母子倆隔著賓館的玻璃門相望,完成了特殊的“除夕團圓”。新華社記者謝劍飛 攝
↑8月28日,在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qū)京廣路街道的一個小區(qū)外,市民李靜在解封后與多日未見的孩子親密互動。當日,鄭州市發(fā)布通告,對部分區(qū)域疫情風險等級進行調整,解除全部區(qū)域封閉、封控。新華社記者李安 攝
↑5月10日,云南省曲靖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的男護士李卓祥為一名新生患兒洗頭。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1月18日,在陜西省榆林市佳縣店鎮(zhèn)賀家溝村農家窯洞里,路生梅跪坐在土坑上為癱瘓不起的村民喬愛芬義診。1968年,24歲的北京姑娘路生梅從北京第二醫(yī)學院(現(xiàn)首都醫(yī)科大學)畢業(yè),只身來到千里之外的佳縣從醫(yī)。1999年,路生梅退休后,堅持留在佳縣為群眾義診。新華社記者陶明 攝
↑5月26日,一名患兒在北京兒童醫(yī)院腫瘤外科的病房內擁抱醫(yī)護人員。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8月6日,馬維帥(前)教孩子們跳“陜北秧歌”。在黃土高原山溝溝深處的陜西省子洲縣周家鹼鎮(zhèn),馬維帥30年來義無反顧堅持辦學,呵護著留守孩子們的童年。新華社記者陶明 攝
↑8月23日,在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報到的日子,張桂梅校長(左)在安慰自幼失去父母的高一新生楊麗梅。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攝
↑1月16日,在湖南省長沙市瀏陽市社港鎮(zhèn)清江村日清小學,朱聯(lián)明(左一)帶領學生鍛煉身體。日清小學是一所目前只有4名學生的鄉(xiāng)村學校,由于地處偏遠,這里很難留住外來老師。53歲的朱聯(lián)明靠著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獨自承擔這所學校的教學、管理任務已有十一個年頭。新華社記者陳思汗 攝
↑5月10日,蔣張子怡(左)和同學在學校的走廊聊天。蔣張子怡是江西上饒中學高中一年級的學生。2010年一場車禍奪去了她的雙腿,如今的她只能依靠滑板代步,用雙手前行,為此,大伙都稱她“滑板姑娘”。她有著廣泛的興趣愛好,喜愛舞蹈、播音主持和寫作,希望可以成為一個多才多藝的人。新華社記者胡晨歡 攝
↑10月26日,在新疆沙雅縣托依堡勒迪鎮(zhèn)的一處棉田里,棉農艾買爾·艾則孜躺在剛采下的棉堆里小睡。新華社記者 馬鍇 攝
艾買爾·艾則孜一家種棉已有20多年。隨著機械化種棉的推廣,艾買爾·艾則孜家棉花的翻地播種、施肥打藥、采收售賣基本都由機器完成,效率和收入明顯提升。
↑10月23日,在新疆塔城地區(qū)沙灣市一塊待采收的棉田,棉農陸高林手捧棉花,貼面感受棉花的質量。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機器播種、無人機打藥、采棉機采收,這些新潮的種棉方式大大提高了農活效率和質量。在十月迎來棉花豐收后,陸高林又在為明年的棉花生產醞釀更大的計劃。
↑6月8日,公安部部署山東、四川、江蘇、河南四省公安機關同步開展“團圓”行動認親活動,幫助11組失散家庭實現(xiàn)團圓。這是在“認親,我們在行動”濟南主會場,90歲高齡的羅鳳坤(中)緊摟著被拐58年的兒子羅亞軍哭泣。新華社記者郭緒雷 攝
↑12月6日,尋子14年、電影《親愛的》原型人物孫海洋與兒子孫卓在深圳相認,一家人相擁而泣。2007年10月9日,4歲的孫卓在深圳白石洲被人拐走。從此,他的父親孫海洋踏上了漫漫尋子路,14年間從未放棄,受到社會廣泛關注。近日,公安機關查明,一名山東籍男子就是當年被拐的孫卓,經DNA確認后孫卓與親生父母在深圳相認。新華社記者梁旭 攝
↑在霍爾果斯壓氣首站,運維人員進行班前點名(2月4日攝)。國家管網西部管道公司霍爾果斯壓氣首站位于新疆霍爾果斯,是中亞天然氣進入我國的第一站,也是西氣東輸二線、三線共同的“龍頭站”和全線運行的“心臟”,被稱為中國能源通道國門第一站。保障國門第一站運行和國脈暢通的是一群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年輕人,他們每日和“鋼鐵迷宮”做伴,呵護能源國脈平安。新華社記者丁磊 攝
監(jiān)制:賴向東
統(tǒng)籌:魚瀾
[ 責編:楊煜]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建議取消中小學生各種藝術考級”引熱議 2022-03-04
- 全國政協(xié)委員丁磊:建議加速鈉離子電池等新2022-03-04
- 電腦忘記密碼怎么辦?教你一招,半分鐘就能2022-03-04
- “大媽”排隊買金場景難再現(xiàn)2022-03-04
- 不下載APP不給看全文?工信部:立即整改!2022-03-04
- 愛看評論 愛比價格 這代年輕人購物有個性2022-03-04
- “互聯(lián)網一代”開啟新節(jié)儉模式2022-03-04
- “全過程人民民主”“動態(tài)清零”……兩會全2022-03-04
- 創(chuàng)意微視頻|微光2022-03-04
- 數(shù)評兩會:21億劑!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2022-03-04
- 微視頻 | 你聽,被愛著的感覺,真好!2022-03-04
- 【代表委員話三農】宋豐強:聚焦黃河綠色發(fā)2022-03-04
- 有事好商量丨小巷里的懇談會2022-03-04
- 非本人原因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齡如何計2022-03-04
- 工地發(fā)放工資卡“不符合要求”,只能去指定2022-03-04
- 騎車下班途中“自摔”受傷,難以認定為工傷2022-03-04
- 女性平等就業(yè)權相關法律有哪些?怎么規(guī)定的2022-03-04
-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艾爾登法環(huán)》在Steam上售出1002022-03-04
- 張業(yè)遂:中國是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2022-03-04
- 統(tǒng)計局:2021年我國參加失業(yè)保險人數(shù)達22958萬2022-03-04
- 北京出臺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綜合監(jiān)2022-03-04
- 元宇宙概念異動,這些產業(yè)或將率先落地,投2022-03-04
- 國投羅鉀助力沃柑種植,為大理再添一抹亮色2022-03-04
- 軍工股走強,俄烏沖突催化裝備發(fā)展,行業(yè)成2022-03-04
- 劉永好:多舉措節(jié)糧提效保障糧食和耕地安全2022-03-04
- APP“脅迫下載”只會自砸招牌2022-03-04
- 首筆數(shù)字人民幣碳信用交易在成都完成2022-03-04
- 政協(xié)委員建議將學生群體心理治療納入醫(yī)保2022-03-04
- 兩部門:進一步實施小微企業(yè)“六稅兩費”減2022-03-04
- 統(tǒng)計局:2月下旬27種產品價格上漲 生豬價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