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網上賣熟肉被舉報三無產品 買家知假買假能否獲賠?
2022-04-24 11:46:12 來源:工人日報
近日,重慶農民王女士網上賣150份扣碗,被以三無產品為由起訴。
法院判決:退還購貨款并支付十倍的賠償金約5萬元。
當事人家屬稱:客戶先下單了3份,收到貨后說好吃又一次性下單了150份,然后要求10倍賠償,自己在網上查詢發現,對方是一名職業打假人。
買家涉多起相關案件
疑為職業打假人
買家邵某將收貨過程全程錄像,指出上述貨物包裝均無產品名稱、生產時間、生產經營者名稱和地址、保質期等標識,是“三無產品”。
隨后,邵某起訴至法院,要求王女士退還貨款4499.16元并賠償44991.6元。
一審法院認定,王女士售賣的燒白、粉蒸肉是用一個土碗外面的真空透明袋密封包裝,風豆豉回鍋肉是用一個金色鋁箔餐盒密封并粘貼封口包裝。但上述包裝均無產品名稱、生產時間、生產經營者名稱和地址、保質期等標識。
法院認定,被告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八條“食品經營者銷售散裝食品,應當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以及生產經營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的規定,因此,屬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支持邵某以上訴求。
一審判決后,王女士上訴,但二審依然維持原判。
對于這樣的結果,王女士和家人覺得十分委屈,他們認為自己的產品是安全的,并沒有侵害客人的權益。
另外,經過查詢,他們發現邵某為獲得懲罰性賠償,曾經發起多個產品責任糾紛案,懷疑對方是職業打假人。
記者在裁判文書網搜索發現,邵某牽涉多起產品責任糾紛案件。其中一起案例,邵某在重慶大渡口區小黑子副食超市購買了散裝稱重的“排骨面”1袋,支付價款5.40元,要求賠償1000元。
大渡口區人民法院認為,案涉產品為散裝銷售的“排骨面”,其保質期的相關標識規定并不直接適用預包裝食品的標準規定。
而原告舉示的證據中,案涉產品并未出現任何變質的情況,原告亦沒有進一步舉示證據證明該產品已經出現了腐敗、變質或者不適宜食用等危害人體健康的狀況。
法院判定,被告出售的案涉產品確實存在瑕疵,但不應據此承擔十倍懲罰性賠償,駁回了邵某的賠償請求。
記者隨后聯系到王女士的辯護律師——重慶升騰律師事務所牟建民律師。
牟建民律師告訴記者,從各種信息來看,本案原告并非一般善意的普通消費者,經查,其在2021年上半年就在合川區人民法院發起產品責任糾紛十余起,訴求均是依據《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獲得十倍懲罰性賠償。
散裝食品銷售應如何認定權責?
辯護律師稱本案存兩大爭議
牟建民律師表示,此案判決十倍懲罰性賠償存在爭議,他認為有兩點理由。
第一點,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經營者銷售散裝食品,應當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以及生產經營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
但本案中,王女士銷售的系散裝食品,有真空袋并不能認定其為預包裝食品。銷售案涉產品的微店上,每個案涉產品的產品展示頁面末端也載明了產品說明書。這些均能讓消費者清楚了解該產品的相關質量信息,不存在誤導。
牟建民律師認為,案涉產品因快遞配送時的真空外包裝沒有相關產品信息標識而不符合相關規范,也只能認定為案涉產品存在標簽瑕疵,屬于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
第二個爭議點,是違反《食品安全法》并不必然等同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安全是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安全法》中規定的所謂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一般指向食品本身存在質量問題。而本案中案涉產品并未出現任何變質的情況,購買者也沒有進一步證明該產品已經出現了腐敗、變質或者不適宜食用等危害人體健康的狀況,對其造成損害進而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牟建民律師認為,若食品本身并沒有存在質量問題,只是外包裝標注不符合規定,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應當不適用《食品安全法》的第一百四十八條的懲罰性賠償。
他表示,本案中王女士銷售的也應當是散裝食品,真空包裝只是為了方便運輸保存而設置,并不能因此認定其是預包裝食品。
牟建民律師舉例說,在各大商超銷售與本案產品類似的熟肉制品、涼菜制品等散裝食品,消費者均是用食品購物袋包裝帶走,超市不可能在每一份包裝上標注產品信息,如果認定這些包裝的產品也屬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那么顯然不符合基本常識和消費習慣。
———相關判例>>
四川一商販網售香腸被索賠10倍,法院駁回訴求牟建民律師介紹說,今年1月四川岳池一起案件和本案十分類似,也在網絡上引發了大量關注。
一位名叫“小王子”的山西網友聯系商販諶光輝購買了2000元的香腸。收到香腸后,“小王子”給諶光輝發來消息稱其違法,以其售賣的預包裝食品無食品標簽和信息,也無生產許可證為由,提出10倍索賠共計2萬元。
諶光輝拒絕后,“小王子”將其起訴到山西省介休市人民法院。法院審理認為,被告出售的是散裝食品,而非預包裝食品,銷售散裝食品不需要在包裝上標注標簽。
最終,法院駁回了“小王子”的10倍索賠請求。
職業打假和敲詐勒索的邊界在哪?
打假人王海認為,打假首先打擊的是欺詐行為,打假對象應為真的“假”,要求懲罰性賠償是消費者的權利。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表示,如果商家的確向消費者賣假貨了,則不構成敲詐勒索,即便索賠額偏高,也應交由法院裁判。
知假買假能否獲賠?
食品安全關系民生福祉,若食品不符合安全標準,買家知假買假能否獲賠?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因食品、藥品質量問題發生糾紛,購買者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權利,生產者、銷售者以購買者明知食品、藥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仍然購買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即購買者在食品、藥品領域主張懲罰性賠償的,法律并未對購買者動機、知假買假情形作出限制性規定,知假買假者仍可作為權利主體,依法主張10倍價款賠償。
同類案件出現不同判決
律師:職業打假人浪費司法資源
記者注意到,2021年四川省岳池縣一家豬肉鋪遭遇過類似事件。店主將自制的香腸在短視頻賬號上銷售,被人購買后以缺少信息標注為由起訴,索賠2萬元。
2021年12月,法院一審認為被告出售的是散裝食品而非預包裝食品,銷售散裝食品不需要在包裝上標明標注標簽;購買者與店主微信聊天記錄顯示,買主是了解香腸制作過程后購買,雙方還對是否打包進行溝通。
由此,法院駁回了10倍索賠的請求,2000元的香腸在訴訟過程中變質,買家和店主各承擔一半損失,店主退還1000元給買主。
2022年1月,18歲的職業打假人陳某因一年起訴800多次,被法院認為有敲詐勒索嫌疑,將犯罪線索移交公安機關后警方立案偵查。
事件引發廣泛關注,有法律人士認為陳某起訴牟利意圖明顯,部分起訴理由不成立卻利用商家怕麻煩的心理索要和解費,涉嫌敲詐。
河南豫龍律師事務所律師付建表示,目前法律層面沒有對職業打假人行為給予明確禁止,案件在審理過程中只能由法官去判斷其行為的合理性,所以同樣的案子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判罰結果。
“具體到粉蒸肉這個案子,個人一次性購買4000多元作坊生產的單一產品,有違消費常識。這個作坊在食品包裝上確實有瑕疵,可以通過舉報投訴由主管部門處罰,購買數千元去索賠數萬元的做法牟利意圖比較明顯。”
付建認為,職業打假人用小成本牟取高額利潤,動輒發起幾十起訴訟,有浪費司法資源嫌疑。“很多打假人只購買幾塊錢十幾塊錢的物品,起訴索賠1000元,訴訟費只有50元,即便庭前調解也能拿到幾百元賠償。案子再小法院都要開庭,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
湖北尚卓律師事務所律師黃坤志介紹,這起案件中小作坊有違背相關法律的行為,但不足以支撐打假人10倍索賠的訴求。
黃坤志認為,主管部門的處罰與打假人索賠是兩條線,案件中邵某自稱“單位采購”購買高額的粉蒸肉、咸菜回鍋肉,需要提供更詳實的采購信息,比如是哪家單位什么部門采購,如果無法提供則證明是個人購買,而這些物品不是日常消耗品,也不是特殊時期儲備物資,購買動機可疑。
黃坤志說,散裝食品包裝缺少標注信息不等于食品安全有問題。10倍索賠是懲罰性措施,針對的是嚴重情節,比如食品衛生食品安全問題。因為包裝標注缺失而做出10倍索賠處罰,是將食品安全問題的解釋擴大化了。“最近最高法發布相關司法解釋,針對碰瓷式維權提出限制,未來職業打假人打假索賠行為可能會由此減少。”
標簽: 女子網上賣熟肉被舉報三無產品 職業打假人 重慶燒白 三無產品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女子網上賣熟肉被舉報三無產品 買家知假買2022-04-24
- 根治欠薪!湖南公布首批拖欠農民工工資失信2022-04-24
- 網絡主播與經紀公司發生糾紛 是勞動關系還2022-04-24
- 非法集資盯上“養老錢” 專家:加大打擊力2022-04-24
- 兩部門:開展為期半年的郵政快遞領域個人信2022-04-24
- 行業“內鬼”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 激活手2022-04-24
- 《極品飛車22》視頻及截圖泄露:地圖 車輛2022-04-24
- 工信部: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安全體系建設2022-04-24
- 智能控溫享舒適,三菱重工海爾空氣源熱泵助2022-04-24
- 國外遭遇食用油危機 老百姓的“油瓶子”還2022-04-24
- 博鰲亞洲論壇:挖掘氫能產業商機萬億元賽道2022-04-24
- 利潤創六年新高!蘋果存儲毛利水漲船高 冷2022-04-24
- 一季度我國綠色轉型穩步推進 綠色發展杠桿2022-04-24
- 大江東|00后UP主成“樓長”,崩潰大哭、光2022-04-24
- 大江東|“最困難的時候要與群眾在一起”,2022-04-24
- 從嚴從快查處危害食品安全違法行為2022-04-24
- 上海全力保障居民生活物資供應(抓細抓實各2022-04-24
- 2022年4月23日上海抗疫熱點匯總(0時~18時)2022-04-24
- 讓“菜籃子”變成“菜盤子”!山東預制菜產2022-04-24
- 農業農村部:本周生豬價格持續拉漲 仔豬育2022-04-24
- 個性手機殼撬動“大生意” 塑造領頭品牌仍2022-04-24
- 復工復產“白名單”持續推進 物流 生產等2022-04-24
- 我國一季度創新發展勢頭不減 新產業不斷成2022-04-24
- 法拍房成交不易從不限購 民眾如何看待?2022-04-24
- 拒絕讓二追三!RNG連續兩年出征季中冠軍賽2022-04-24
- 安卓13進入Beta階段 Android14內部開發代號曝光2022-04-24
- 權威解讀 | 梁萬年:奧密克戎不是大號流2022-04-24
- 權威解讀 | 梁萬年:堅持“動態清零”才2022-04-24
- 梁萬年:奧密克戎不是大號流感 病死率是流2022-04-24
- 梁萬年:堅持“動態清零”才能最大限度保證202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