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裝大打“援助”牌 投廣告“撈魚” “反催收”背后風險重重
2022-04-14 14:28:50 來源:西寧晚報
多家銀行日前表態,因疫情影響不能按時還房貸可以延期;與此同時,信用卡和網貸逾期狀況,也可與金融機構、貸款平臺反饋申請延期。
然而卻有人把逾期者當搖錢樹,打著“協商”的幌子,替他們與金融機構掰手腕“耍賴賬”。這背后風險重重,本已陷入困難的逾期者,很可能因為偏信掉入“反催收”的坑,遭受更大麻煩。
偽裝
大打“援助”牌投廣告“撈魚”
“反催收”并非新話題,近幾年多次被曝光,雖然表面上這樁生意有所收斂,但仍在多個平臺活躍,偽裝得更“專業”。
在搜索引擎輸入“催收”,旋即出現多個廣告。“欠債沒錢還了,教你一招成功上岸”“信用卡逾期協商分期交給專業團隊處理,避免被起訴”等映入眼簾。而在QQ群搜索頁面輸入“逾期”,也能看到“逾期分期負債交流群”“網貸逾期負債反催群”“負債融資,互助學習”等聊天群組。在專門的問答類網站也有反催收組織活動的身影。他們通常活躍在有信用卡或網貸逾期的求助者帖子下方,在回答內容中,夾雜微信號等聯系方式。
活躍在各渠道的反催收組織主要以傳播所謂“退費技巧”、幫助或協助“減少還款金額”、代辦“停息掛賬”、修復個人征信等為名號,進而吸引用戶關注。
與幾年前以“反催收”“反催”等明晃晃字眼出現在網絡不同,如今的反催收組織大多已舍棄類似關鍵詞,轉而以“債務重組”“逾期協商管理”“債務優化”“逾期法律援助”等面目出現。他們之中有個人營業的,更多的則是自稱為“律所”“公司”“援助中心”等機構。
除了身份上的偽裝和改變,一些反催收組織還善于利用網絡,在短視頻平臺開設賬號傳授技巧,投放廣告,主動尋找“生意”。
“最近遇到什么債務困擾嗎?逾期多少、有多久了?”自稱是某信用管理公司法務的人搭話問道。當記者詢問從何得知本人賬號時,其回復“在短視頻平臺看到的,我們在上面投放了廣告。”
有數據顯示,自2020年以后,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信用卡不良率有所上升。有銀行不良率一度超過6%,一年內增加兩倍之多。與此對應,盯準信用卡或網貸逾期者的“反催收組織”究竟有多少,仍然是個謎。
操作
恐嚇外加誘導按逾期數收費
記者調查發現,提供反催收生意的機構或個人,往往利用逾期者不堪被催收、擔心被起訴的心理,一邊販賣焦慮,一邊兜售生意。
“你逾期六個月了,還沒被起訴嗎?”在聽聞記者所述情況后,自稱某律師團隊債務規劃的“閆老師”說。“信用卡逾期,超過三個月銀行就可以起訴你了,信用卡詐騙罪你不知道?”他介紹,不同信用卡發卡銀行和網貸平臺的逾期處理辦法不盡相同,“有的通過我們的協商能辦延期還款,有的可做重新分期,要專業的人去協商”。
另一家信用管理公司的“法務”則介紹,信用卡逾期后,可以通過他們做“停息掛賬”。一旦成功就能停止一切催收,停止產生利息,處理費用為定金800元,“成功再結尾款,對公賬戶走賬”。該法務還補充說,不僅信用卡,一旦網貸逾期還不上,也可以由他們去與網貸平臺“協商”。
記者采訪多個個人和機構發現,處理一單“反催收”業務的時間大多在7到15個工作日。而收費均以逾期金額為基準,有的業務是單次計費上千元,有的則明確表示是按逾期金額的5%來收費。至于他們與銀行和網貸平臺“協商”的具體方式,均不愿多透露,只表示“填好表格材料給我們就行,其他什么都不用你管。”
“說白了就是和銀行協商,只是我們更明白政策和訴點在哪里。”一名“反催收”工作人員表示,他和團隊是靠“專業做事”。而另一名反催收機構人員表示,主要是由法務人員和銀行法務溝通,“我們不投訴,是協商解決”。
“反催收的套路,主要是拿著逾期者的相關材料,濫用金融監管政策的‘合理規則’,對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多次投訴。這是最常見的方法,因為他們知道銀行面臨著央行和銀保監會等管理部門的壓力。”一名金融行業人士介紹說,也有反催收者故意挑釁、激怒催收人員,錄音后惡意投訴,一些金融機構為降低投訴率可能就選擇和解。
此外,也有反催收機構和個人利用自媒體、論壇等制造輿情施加壓力,迫使某些銀行或金融機構接受他們所謂的“停息掛賬”“個性化分期”等方式。
亂象
代辦虛假證明“技術”百元就賣
為了達到不再催收、“重新分期”等目的,反催收組織往往需逾期者配合提交身份證照片、逾期信用卡或網貸截圖、手機號、住址等信息。而在“協商”過程中,他們甚至宣稱能幫逾期者搞定不良征信和代辦虛假材料。
“先簽訂合同,交定金,整理材料后,就可介入協商了。”前述信用管理公司員工表示,要提高“協商”成功率,在基本材料之外,還要給銀行或網貸平臺提供個人收入證明、征信報告等。“收入證明可以代開,會根據個人情況來制定收入。”記者提出“征信有問題”,其表示“沒關系,我們專業做這個的。”
與此同時,反催收組織在“協商”中,代辦或使用虛假證明并不少見。有所謂債務規劃人員直接向記者建議,如果實在還不上錢,可以“學別人開貧困證明”。
類似提交虛假證明的情況,引起了一些平臺注意。一家個人及小微信貸平臺負責人透露,有些反催收機構或個人會組織用戶做虛假證明,“但從我們的情況看,用戶拿著一些難以辨別、存有疑惑的貧困證明來談延期還款,我們基本不談。”
相比這樣的亂象,更混亂的是,在多個群組中,有人兜售故意拖欠貸款的話術與操作方法,“反催收方法論”正被成套售賣。
“停息掛賬教程(手把手教學)出售”“防催防起訴,收代理,收學徒”……記者觀察的幾天內,這樣的廣告不斷在逾期交流群中發布。
“你需要嗎?市面上都是幾千上萬元的收費,我這里都是自己學會自己辦理,費用不高。”網友“滿天星”看記者有意向,又主動問道,表示可以把記者拉入群學習,“你學會了給自己辦理,也可幫別人辦理。”
個人“招學徒”之外,還有“微學院”招聘學員。
“我們專門教這個技術的,有近兩萬學員,太多中介都在我們這學習了!”一家微學院導師介紹說,技術課程主要包括各種網貸免息結清、免催收、協商延期分期、征信修復、停息掛賬等,“全國統一價998元,包教包會。”
提醒
反催收風險多可走正常協商
“近年來,由于受到過度借貸、疫情沖擊、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中低收入群體償還能力下降,不少人還不上債務,導致反催收市場需求增長。”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說,需求推動著“反催收”等黑產擴大,“有一部分此前玩金融黑產的人轉移到反催收行業中,甚至形成了團伙式的專業化運作。”
董希淼提醒,個人信用卡或貸款逾期,千萬不能找反催收組織,因為有多種風險。首先,交了錢不一定能辦成事,有被卷款詐騙的風險;其次,個人敏感信息有被泄露和轉賣的風險;更嚴重的是,授權或配合反催收組織“辦事”,偽造虛假材料,可能影響個人信用,嚴重者涉嫌犯罪。
“面對反催收組織的手段,銀行等金融機構也有一些可鑒別的手段,包括借助科技手段對材料、聲紋等識別。”董希淼建議,個人償還能力下降實在還不上時,可主動選擇與銀行、借貸平臺等坦誠溝通、平等協商。而金融管理部門也要對正常投訴和不正常投訴、甚至惡意投訴鑒別分類,既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也保護金融機構合法權益。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偽裝大打“援助”牌 投廣告“撈魚” “反2022-04-14
- 減免市場租房補貼!北京8家中介機構聯合發2022-04-14
- “房住不炒”基調下,多個城市樓市調控松綁2022-04-14
- 國家能源局:3月份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2022-04-14
- 中證協:擬組織開展2022年重點課題研究,聚2022-04-14
- 金融系統再度迎來一部上位法:三道防線筑牢2022-04-14
- 新西蘭、加拿大央行搶先一步,全球通脹風險2022-04-14
- 江蘇銀行北京分行大力發展科創金融2022-04-14
- 在“血透方艙”里完成生命的接力——一位腎2022-04-14
- 從冷鏈到常溫物品,一圖了解新冠病毒“物傳2022-04-14
- 廣東廣州:中小學暫停線下教學 線上教學有2022-04-14
- 國家藥監局又批準3個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2022-04-14
- 上海各保供企業員工陸續返崗 全國多地保供2022-04-14
- 北京60歲及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種率達80%2022-04-14
- 黨的二十大代表選舉丨廣東:認真做好不同群2022-04-14
- 要回家了!一起回顧神十三太空之旅2022-04-14
- 數據顯示:北美和歐洲可再生能源合約價格一2022-04-14
-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升212個基點,美元指2022-04-14
- 再度漲停!九安醫療連續3個交易日漲停,封2022-04-14
- 山西嚴格管控煤礦采掘接續緊張 嚴禁超能力2022-04-14
- 白酒股集體飆漲!皇臺酒業、天佑德酒漲超9%2022-04-14
- 北京行業協會倡議特定家庭租房減免中介費,2022-04-14
- WHO稱單劑次HPV疫苗接種可有效預防宮頸癌,2022-04-14
- 疫情下7人管好5000人 “居委干部不要怕認錯”2022-04-14
- 大量市民逃離上海?謠言!鐵路列車車次大量2022-04-14
- 上海市民“核酸碼”為什么掃不出來?回應來2022-04-14
- 上海4月13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2573例、本土2022-04-14
- 2022年4月13日上海抗疫熱點匯總(0時~18時)2022-04-14
- 要回家了!一起回顧神十三太空之旅2022-04-14
- 超絲滑!很起范兒!新疆棉花春播名場面了解2022-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