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格又漲到20元/斤!生豬養殖企業的“底氣”逐漸充足
2022-05-16 11:06:00 來源:中國網產經
“五花肉價格又漲到20元/斤了。”記者走訪多家菜市場后發現,近期豬肉價格明顯升溫,受歡迎度較高的排骨價格更是漲到近30元/斤。
5月1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2年5月上旬流通領域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變動情況,其中生豬(外三元)價格為14.9元/千克,環比上漲2.1%,與3月下旬豬肉價格低位時相比每千克上漲3元。豬肉價格上漲,讓生豬養殖企業的“底氣”逐漸充足起來。
豬肉價格觸底回升
近期生豬價格呈現觸底回升態勢。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月上旬生豬(外三元)每千克價格為15元,到3月中旬降至每千克11.9元,此后價格開始回升,至5月上旬回升至每千克14.9元。
“5月份以來,生豬價格漲幅較大,政策面以及情緒面帶動作用較強。”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陳曉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是國家收儲政策疊加廣東限調政策實施,推動生豬價格進一步上漲;二是5月份生豬供給端萎縮,助推了生豬價格上漲;三是市場對后市生豬現貨價格看漲氛圍濃厚。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期豬肉價格環比上漲,屬于修復性反彈,主要是豬肉市場供需關系發生變化所致。有養殖戶此前連續四個月處于虧損狀態,飼料價格上漲導致養殖成本增加,推動養殖戶調整生豬產能,國內加大生豬收儲力度,這些因素都推動近期豬肉價格出現反彈。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近期豬肉價格有所回升,但與去年同期的每千克20.1元相比,仍處于價格低位。
“當前國內豬肉價格仍處于底部,未來存在上升潛力。以當前生豬養殖情況來看,此輪價格上升的原因與此前的上漲原因并不相同。”宏源期貨研究所分析師黃小洲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生豬價格是見底后的反彈,在供應基本充足的情況下,不會復制上一輪因非洲豬瘟導致豬價飛漲的景象。
在陳曉宇看來,近期豬肉現貨價格的波動,主要是受供需面因素影響。一方面,供給端經歷了去年下半年的大力度母豬產能淘汰,后續影響會在今年三季度有所體現,導致供給端縮窄。另一方面,需求端豬肉消費量在今年三四季度或陸續好轉,有望帶動豬價進一步上漲。此外,養殖戶的出欄心態、前期二次育肥對后期生豬出欄量的影響以及收儲政策的變化,也將對豬價產生影響。
養殖企業經營向好
豬肉價格回升,暫時讓生豬養殖企業稍微緩了一口氣。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天邦股份等養豬企業近期陸續公布的4月份銷售數據顯示,各家經營數據逐漸向好。今年4月份,牧原股份銷售生豬632.1萬頭,實現銷售收入79.42億元,環比增長6.86%;溫氏股份銷售肉豬142.70萬頭(含毛豬和鮮品),實現收入22.63億元,毛豬銷售均價13.33元/千克,環比前三個月變動分別為-1.48%、7.45%、9.53%。
華融期貨在近期發布的研報中指出,雖然養殖戶抵觸降價,有惜售情緒,但市場需求不佳,豬肉供應充足,屠宰企業壓價意愿也比較強,依然壓制了生豬價格。另外,頻繁收儲持續向市場釋放利好信號,增強了養殖戶信心,對豬價也有一定支撐作用。根據農業農村部的能繁母豬數據來看,能繁母豬數量自2021年7月份開始環比減少,按照生豬出欄的生長周期估算,對應的生豬出欄量會在2022年5月份環比改善,但整體仍處于略顯過剩的水平。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表示,豬價低點已過,未來將會震蕩回升,逐漸反彈至成本線以上,但養殖戶不應對后市價格有過高預期。
談及如何保持豬肉價格穩定時,周茂華表示,需要供需兩端齊發力。一是強化豬瘟防疫。豬瘟對生豬養殖行業影響較大,會造成資源浪費,因此防疫不能松懈;二是降低養殖成本,可適度給予養殖戶一定補貼,避免養殖企業持續虧損導致產能過快下降;三是推動完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暢通,推動農戶集約化高效生產;四是提升金融服務水平,發揮期貨市場價格發現與市場引導作用;五是完善信息服務體系,及時準確公布豬肉和豬仔價格、飼料價格、市場供求等信息。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豬肉價格又漲到20元/斤!生豬養殖企業的“2022-05-16
- 油價又要變了!今天24時 國內成品油價格將2022-05-16
- 什么是稠油 超稠油?我國稠油開發現狀如何2022-05-16
- PS5國行一周年得與失:一機仍難求 獨占游2022-05-16
- “新八級工”制度新在哪里?將給技術工人帶2022-05-16
- 超過退休年齡仍在工作!“銀發就業者”勞動2022-05-16
- “會玩的人都在露營” “搬家式”露營真2022-05-16
- 4月份汽車銷量跌破120萬輛 為近10年來同期2022-05-16
- 醫保跨省異地直接結算持續推進 極大減輕患2022-05-16
- 國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再提速 業內呼吁完善2022-05-16
- 常州調整商品住房限售政策:限售期由取得產2022-05-16
- 嘉興:提供《購房用途說明》后 支持戶籍居2022-05-16
- 東莞七條新政促樓市:多孩家庭可多購一套住2022-05-16
- 36城“花式”出臺樓市政策:存量房不納入套2022-05-16
- “房住不炒”定位不變 全國首套房貸利率下2022-05-16
- 樓市再迎重磅政策 調整首套房貸利率最低4.4%2022-05-16
- 央行調整首套房商貸利率下限 降低剛需購房2022-05-16
- 溫州剎車失靈道歉信引爭議!特斯拉車頂維權2022-05-16
- 法拉第未來2021年虧損35億!FF 91預訂量僅401輛2022-05-16
- 知名車評人自曝被蔚來起訴 曾在車展怒斥奔2022-05-16
- 車主質疑加油站“湊整”是為多收錢:中石油2022-05-16
- 國內首款增程全尺寸SUV 理想L9最新實車曝2022-05-16
- 保時捷車主投訴百萬豪車被減配?人民網回應2022-05-16
- IMF執董會完成 SDR定值審查2022-05-16
- 首個區級中小微企業幫扶指引落地西城2022-05-16
- 北京:5月納稅申報期限延長至30日2022-05-16
- 北京麗澤城市航站樓2025年建成運營2022-05-16
- 人民幣SDR權重上調至12.28%2022-05-16
- 科創板試點做市商交易制度2022-05-16
- 上海動態管理配送寄遞人員“白名單”,昨日202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