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報頻傳!中國石油如何構建未來能源版圖
2022-03-14 11:20:30 來源:第一財經
當凜冽的西北風吹過張家口太子城,紅白相間的火炬上瞬間燃起絢麗焰火。
這一刻,近百年冬奧歷史上誕生了首支以綠氫作為燃料的奧運火炬。綠氫,即利用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得到的氫氣,燃燒時只產生水。與以煤炭和天然氣為原料的灰氫和藍氫相比,綠氫從源頭上實現了零碳排放。
而這支火炬燃料的綠氫,正是中國石油通過太陽能電解水獲得的。
“綠氫生產是我們在新能源領域科技攻關的重要成果之一。為此,我們組建了綠氫核心技術攻關團隊,目前已經在太陽能電解水催化劑核心技術方面取得突破,而且部分制氫材料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中國石油相關負責人稱。
透過這場令世界矚目的綠氫火炬亮相,中國石油的低碳發展之路得以一窺:
2021年1月,中國石油首次把“綠色低碳”納入發展戰略,明確“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總體部署,并提出力爭2025年左右實現“碳達峰”,2050年左右實現“近零”排放。
2021年2月,中國石油宣布上游16家油氣田企業全部成立新能源相關專業部門,因地制宜開拓新能源業務,加強油氣與新能源新產業融合發展。
2021年5月,中國石油推動中國油氣企業甲烷控排聯盟成立,同時發表倡議稱,將積極推進全產業鏈甲烷控排行動,促進我國“雙碳”目標實現和油氣企業低碳轉型發展。
僅一年后,中國石油的低碳之路已初具成效,經營業績創下七年來最好水平。作為油氣行業的主要參與者、中國最大的油氣生產供應商,中國石油如何構建未來能源版圖?捷報頻傳的故事背后,它做對了什么?
“穩油增氣” 保障安全
油氣兩大產業鏈是中國石油的主體業務。
盡管作為傳統化石能源,石油和天然氣是碳排放“大戶”,但這兩者對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平穩實施清潔能源替代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原油進口量51297.8萬噸,與2020年同期相比減少5.4%,原油對外依存度由上年度的73.6%下降至72%。這是國內原油進口量和原油對外依存度20年來首次出現下降。
原油進口出現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以中國石油為代表的油氣企業扎實推進油氣增產行動計劃。為我國積極應對石油、天然氣等大宗能源商品國際價格破位上漲,提升能源自給率,注入了強勁“底氣”。
細數這份成績單,中國石油表現可謂亮眼。
原油方面,2021年中國石油的原油產量實現“三年連增”,全年油氣產量當量預計超過2.1億噸。其中,大慶油田強化水驅控遞減、化學驅提效率,原油實現3000萬噸硬穩定;新疆油田加大瑪湖致密油、吉木薩爾頁巖油規模效益建產,原油產量超1350萬噸,上產幅度居各油氣田首位;長慶油田創新建立“大井叢、工廠化”高效建產模式,全年生產原油2536萬噸,三年產量增長159萬噸;遼河油田積極推進SAGD、火驅、二元驅等重大開發方式轉變,努力保持千萬噸穩產。
天然氣方面,2021年中國石油全年天然氣產量當量再超1億噸,在油氣產量當量中保持快速增長達到51.4%。其中,長慶油田今年生產天然氣量已超過460億立方米,再次刷新歷史紀錄;西南油氣田瞄準“三大”領域,實施“四大”工程,年產天然氣超350億立方米;塔里木油田持續加大庫車地區天然氣建產力度,生產天然氣超310億立方米。
與此同時,中國石油聚焦非常規,持續創新深層海相頁巖氣富集高產勘探開發理論,攻關水平井加體積壓裂等六大主體技術,支撐瀘州形成國內首個“萬億儲量建產百億產量”的深層頁巖氣大氣田。
據有關專家預計:未來十年,成品油需求總體從峰值開始逐步下降,原油的需求也將進入平臺期,天然氣需求則仍會持續增長。
在此背景下,中國石油董事長戴厚良在集團新能源新材料事業發展領導小組會議上表示,將充分利用天然氣的綠色低碳能源屬性,充分發揮公司天然氣的資源優勢,大力實施“穩油增氣”策略,推動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到2025年天然氣占比進一步提高到55%,在同行中處于領先水平。
清潔替代 氫能領先
成為一家“油氣熱電氫”綜合能源公司,是中國石油的轉型方向。
2021年4月,中國石油集團召開總部組織體系優化調整部署動員會。戴厚良指出,要突出業務協同、專業化發展和產業鏈國內外一體化統籌,優化調整業務板塊劃分,構建油氣和新能源、煉化銷售和新材料、支持和服務、資本和金融四大業務板塊(子集團),建立一整套緊密協同、內在聯系、相互支撐的制度機制,促進全面深化改革。
這是歷史性的轉變。作為中國最大的石油巨頭、全球第三大石油企業,在低碳轉型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石油從過去完全以油氣為主業,開始將新能源與油氣并舉,并成為四大業務板塊之首。
“‘十四五’期間,中國石油將以生產用能清潔替代為抓手,實現新能源新業務良好起步、快速發展。規模化發展地熱、分布式風電和光伏發電、集中式風光氣電融合等業務;加強氫能、新材料、CCS/CCUS、新能源服務支持戰略布局;超前儲備一批清潔低碳關鍵核心技術,努力推動中國石油向油氣熱電氫綜合性能源公司轉型。”中國石油總經理侯啟軍在2021年中國石油國際合作論壇暨簽約儀式上表示。
其中,氫能被視為世界公認的極具發展潛力的終極能源。為此,中國石油加快步伐、迎難而上,直面氫能利用涉及“制備、儲存、運輸、應用”等多個環節的挑戰。
2021年5月,中國石油正式成立氫能研究所,加入中國氫能聯盟,標志著中國石油在氫能領域的科技攻關正式按下加速鍵。為充分發揮其在化學化工和新材料領域的基礎優勢,構建藍氫、綠氫多元供氫,氫—電、電—氫轉化,建立氫氣儲存、運輸、終端加注供應鏈奠定了基礎。
目前,中國石油氫氣產能超過260萬噸/年。中國石油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總體部署,中國石油氫能產業鏈與天然氣產業鏈及可再生能源協同發展,近期將發揮現有制氫能力和副產氫資源與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相結合,實現“藍氫”供應,部署建設20個氫提純項目,覆蓋環渤海、陜甘寧、華南、西南、新疆、黑龍江、吉林等7個區域,重點滿足城市交通用氫需求。
在本屆北京冬(殘)奧會上,中國石油的“氫能家族”同樣大展身手。
除了打造冬奧歷史上首支綠氫燃料的火炬,中國石油還加出了保障冬奧氫能“第一槍”。在中國石油華北石化新建副產氫提純項目,僅用兩個月時間就建成投用了500標準立方米/小時副產氫提純裝置,產出氫氣純度達到99.999%以上。在北京冬奧賽區,中國石油共建成4座加氫站,冬奧期間供氫能力達到5500公斤/日,可為近千輛氫燃料電池車提供服務,預計行駛里程超過200萬公里。
中國石油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中國石油將有序部署氫提純項目,積極推動“油氣氫電非”綜合能源服務站建設,提高交通用氫供應能力,開拓經濟半徑內的工業用氫市場,形成油氣為主、多能互補的綠色發展增長極。
技術創新 降低碳排
作為OGCI(油氣行業氣候倡議組織)在中國的唯一成員,中國石油的碳減排工作布局已早。
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之后,中國石油便開始布局與油氣行業有關的技術創新。加之中國石油此前設立的綠色低碳的科技專項,系統梳理綠色低碳方面的技術,形成一系列的技術儲備,全面建立了能源的系統優化系統,能源的系統優化技術訓練,實現能源流、碳流的整體控制,有效治理溫室氣體排放量。
公開數據顯示,與2019年相比,中國石油2020年單位油氣生產當量的溫室氣體排放下降了11%。
對于碳排放處理,中國石油在CCS/CCUS(負碳技術)產業發展方面具備顯著的資源與技術優勢,目前碳埋存與利用技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CCUS-EOR(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與提高采油率)工業項目國內數量最多、規模最大。
CCUS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將工業二氧化碳捕集后注入地下驅油的同時,實現二氧化碳高效埋存,是實現碳排放變廢為寶、提高低滲透油田采收率、達到驅油與埋存并行、效益與環保并重的一項綠色開發技術。
在企業發展戰略部署和產業調整的方針下,中國石油持續加強科研體系建設,實現低碳發展的技術創新和領先優勢。“十三五”以來,中國石油新研發形成24項重大裝備軟件和29項關鍵核心技術,建設投用示范工程16項和示范區9個。其中,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驅油是全國首個全流程示范工程,累計封存二氧化碳已超過200萬噸,公司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應用體系初步形成。
“十四五”期間,中國石油將開展吉林、大慶、長慶、新疆四家油田的二氧化碳驅油規模示范,啟動遼河、冀東、大港、華北、吐哈、南方六家油田的二氧化碳驅油與埋存先導試驗,力爭“十四五”末年注入規模達到500萬噸,產油規模達到140萬噸,繼續保持國內領先。
在減少碳排放的同時,中國石油還利用科技創新,減少甲烷這一油氣行業開發的特征污染物對天然氣清潔度的直接影響。在甲烷減排方面,中國石油計劃在2025年,實現單位天然氣商品量的甲烷較2019年削減50%,力爭達到國際一流公司甲烷排放管控水平。
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在這個全球覆蓋企業碳排放最大的碳市場交易平臺上,中國石油不僅是獲得“全國碳市場首日交易集團證書”的十家企業集團之一,同時作為首批參與者,推動和見證了中國碳交易體系的正式建立。
未來,石化和化工行業將陸續納入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中國石油將不斷深化碳資產管理能力、實現碳交易高效運作、打造綠色低碳產業鏈,為助力中國石油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捷報頻傳!中國石油如何構建未來能源版圖2022-03-14
- 大江東|五看上海負重抗疫:迎大考 打硬仗2022-03-14
- 2022年2月,全球通貨膨脹高企的客觀原因及2022-03-14
- 中國推廣“抗原篩查、核酸診斷”監測模式,2022-03-14
- 駐阿富汗使館:來阿富汗中國公民須第一時間2022-03-14
- 大霧黃色預警:山東、江蘇等地局地有能見度2022-03-14
- 難說再見,不說再見!2022-03-14
- 張藝謀談閉幕式核心創意:“留聲機”留存的2022-03-14
- 用“留聲機”讓“雙奧”記憶永恒——導演沈2022-03-14
- 【穩字當頭 穩中求進】河南武陟激活企業發2022-03-14
- 首架消博會主題彩繪飛機“消博號”實現首航2022-03-14
- 白酒股跌幅明顯,口子窖、舍得酒業等5股大2022-03-14
- 5款新冠抗原自測產品正式上市!機構:市場2022-03-14
- 2022廣州國際食品加工機械及包裝設備展2022-03-14
- 遠離過度借貸營銷陷阱,防范過度信貸風險2022-03-14
- 用“留聲機”讓“雙奧”記憶永恒——導演沈2022-03-14
- 強化疫情防控措施 上海客運站今起全部暫停2022-03-14
- 滬上中小學開啟線上教學:如何確保學習質量2022-03-14
- 上海今天可達28℃,快進到夏天?別急,本周2022-03-14
-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1例、無2022-03-14
- 黃岡市浠水縣有獎征集公共區域品牌2022-03-14
- 線上線下昨預售新冠抗原自測試劑 怎么預約2022-03-14
- 截至3月13日24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新2022-03-14
- 第十三架接返自烏克蘭撤離中國公民臨時航班2022-03-14
- 國貨消費熱潮持續升溫,如何讓更多國貨品牌2022-03-14
- 謳歌即將退出中國市場?4S店加速清理庫存車2022-03-14
- 大宗商品行情短期難以“熄滅” 哪些板塊可2022-03-14
- 油價或沖擊“九元”大關!新一輪油價大概率2022-03-14
- 山西:中藥飲片納入聯采 有望撬動千億市場2022-03-14
- 國家煙草專賣局禁止非煙草口味 電子煙邁出202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