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將保持信貸投放良好增勢
2022-03-14 13:56:48 來源:金融時報
人民銀行最新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23萬億元,同比少增1258億元;2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1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5315億元。
對于2月份信貸和社會融資增量,多位業內專家在受訪時表示,要正確看待“春節效應”疊加外部形勢變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的數據正常波動。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了穩增長目標,并強調要細化實化具體舉措后,伴隨著政策的持續發力和制造業需求擴張,穩增長政策效果會逐漸顯現,金融機構將保持信貸投放良好增勢。
需進一步提振消費擴大內需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2月份新增貸款同比少增的原因在于,一方面,較多需求已經在1月份集中釋放;另一方面,2月份作為信貸投放小月,加之內外部形勢復雜多變,對信貸增長產生了一定影響。
分部門看,住戶貸款減少336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2911億元,中長期貸款減少459億元。“居民新增短期貸款減少是獎金發放后集中還款的正常現象,春節后居民短期貸款償還量通常大于投放量,導致新增短期貸款減少。”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而居民中長期貸款的回落,則集中反映了房地產市場的成交弱勢,居民的按揭需求較弱。業內專家表示,2月份的春節假期使得房地產的實際銷售天數變少,同時居民的按揭貸款攤還壓力較大,因此,居民中長期貸款減少也在情理之中。隨著支持房地產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政策落地生效,預計未來居民購房需求將逐步回溫。
就企業部門來看,2月份貸款增加1.24萬億元,同比多增40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111億元,同比多增1614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052億元。業內專家表示,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背后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上年同期中長期貸款增加1.1萬億元形成較高基數;二是受近期疫情多點散發的影響,部分行業和企業經營仍存在困難,預期轉弱情況還有待扭轉。
“從2月份信貸數據來看,未來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提振消費、擴大內需,進一步滿足居民合理的住房消費信貸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表示。
多因素影響社融增速
2022年2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1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5315億元;2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21.12萬億元,同比增長10.2%。
“社融增速的小幅回落,主要由于表內信貸和表外融資新增規模較少。”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數據顯示,2月份,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9084億元,同比少增4329億元;委托貸款減少74億元,同比少減26億元;信托貸款減少751億元,同比少減185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4228億元,同比多減4867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2月份,企業債券凈融資3377億元,同比多2021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2722億元,同比多1705億元。業內專家表示,兩項數據的“雙升”反映出,一方面,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對社融增長推動作用明顯;另一方面,相對較低的利率增強了企業債券融資意愿,使得企業債券融資相對活躍。
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44.15萬億元,同比增長9.2%,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個和0.9個百分點。溫彬表示,M2增速回落主要有如下原因:一是財政支出力度偏小,2月份財政存款新增6002億元,同比多增了1.4萬億元,形成貨幣回籠效應;二是去年同期M2增速基數較高;三是信貸派生力度減弱。
與此同時,2月末狹義貨幣(M1)余額62.16萬億元,同比增長4.7%,增速由1月末的-1.9%回升到4.7%,符合季節性規律。
穩增長政策效果開始顯現
受訪專家普遍認為,2月份是季節因素影響存在特殊性的月份,春節對各項金融數據的影響力不能低估。隨著春節因素影響的消散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擴大新增貸款規模”“推動金融機構降低實際貸款利率”等一系列要求逐一落實,預計穩增長效果會進一步顯現。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制造業PMI為50.2%,環比回升0.1個百分點;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1.6%,環比回升0.5個百分點。業內專家表示,制造業PMI和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數據穩中有升,預示著穩增長政策效果開始出現,需求出現擴張跡象。
近期,5家國有大型銀行發布的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公告也證實了這一點。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均表示,2022年前2個月,各家行持續加大對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普惠小微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不斷強化實體經濟金融服務,繼續保持信貸投放良好增勢。
“今年前2個月,圍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強化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制造業的支持力度,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等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有效滿足了實體經濟的信貸融資需求。”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銀行業要重點關注房地產市場的合理信貸需求,逐步加大對制造業、綠色低碳、鄉村振興、科創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標簽: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金融機構將保持信貸投放良好增勢2022-03-14
- 協助戰疫 森林消防在行動2022-03-14
- 有了教資證可以當老師,但當老師并不是只需2022-03-14
- 被勒索軟件“欺負”到無可奈何,豐田零部件2022-03-14
- SEE YOU!央視新聞以78次推送致敬拼搏而不2022-03-14
- 150名志愿者集結完畢走上深圳“抗疫”一線2022-03-14
- 在意車內健康 不如看看捷途X70諸葛2022-03-14
- 廣藥王老吉:元宇宙布局再添新玩法 “跨時2022-03-14
- 全球首架消博會主題彩繪飛機成功首航2022-03-14
- “想讓國旗在最高處!”2022-03-14
- 吉林市將開展第八輪核酸檢測 多所方艙醫院2022-03-14
- 廣東深圳和東莞發布疫情防控措施 暫停所有2022-03-14
- 綻放生命精彩 迎接美好未來(大視野)——2022-03-14
- 行程碼崩了上熱搜 中國移動回應:信通院出2022-03-14
- 暫停營運!富士康母公司深圳園區啟動全員核2022-03-14
- 右鍵變層疊式?微軟開始對Win11右鍵糾錯了2022-03-14
- 世界首富竟生活在“貧困線之下”?馬斯克前2022-03-14
- Steam公布上周銷量榜《艾爾登法環》蟬聯冠2022-03-14
- 7成已披露!又一批深市公司曬出2021年業績2022-03-14
- 又一大行出手限制這類業務,信用卡資金流向2022-03-14
- “房住不炒”原則下,2月信貸數據釋放哪些2022-03-14
- 雪球結構加劇A股拋壓?并未集中敲入,絕非2022-03-14
- 前兩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3.37%,工業生產2022-03-14
- 捷報頻傳!中國石油如何構建未來能源版圖2022-03-14
- 大江東|五看上海負重抗疫:迎大考 打硬仗2022-03-14
- 2022年2月,全球通貨膨脹高企的客觀原因及2022-03-14
- 中國推廣“抗原篩查、核酸診斷”監測模式,2022-03-14
- 駐阿富汗使館:來阿富汗中國公民須第一時間2022-03-14
- 大霧黃色預警:山東、江蘇等地局地有能見度2022-03-14
- 難說再見,不說再見!202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