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周末家長送孩子學傳統戲曲 希望孩子得到熏陶
2023-02-21 19:57:44 來源:解放網
滬上周末一景:家長送孩子學傳統戲曲
雖然計劃將來走專業道路的只占少數,但家長大多希望孩子從中得到美的熏陶
■本報記者 施晨露 諸葛漪
【資料圖】
“為什么到‘瑜音社’來?”一個周六的下午,在四川北路今潮八弄9號樓,上海京劇團國家一級演員王珮瑜開設的“瑜音社”里,幾個家長交流起來。4個來試聽的孩子跟著老師學動作。“從里面看不到外面的。”剛開始躲在角落的家長們放心地站到教室的大片玻璃窗外,觀摩起孩子們的京劇第一課。
在上海,周末送孩子學戲曲,成為一些家長的選擇。上海京劇院“Follow Me京劇跟我學”時尚課堂分成人班和少兒班,面向6歲至12歲兒童的少兒班名額一直比較緊俏。上海滬劇院、上海昆劇團、上海淮劇團等也有面向青少年的普及課程,同樣受歡迎。春節后,上海滬劇院把成立9年的“滬語訓練營”教學地點遷至汾陽路白公館,樓下是演員們的排練廳,樓上則是孩子們上課的教室,周末兩天總是人氣十足。
針對孩子的藝術啟蒙,學鋼琴、小提琴等西洋樂器,是很多家長自然而然會想到的。比起走專業路線,如今,更多琴童家庭將之視為一種興趣培養。“雙減”后,如何“填充”孩子的課外時間?學中國傳統戲曲能不能成為新潮流?
從學琴到學戲
能學戲的地方不太多。相較于學樂器,學戲曲依然小眾
“在上海圖書館東館參加京劇電影連環畫《捉放曹》分享會還是去年國慶長假的時候。在互動環節和‘瑜老板’交流時,我問了有什么地方可以讓孩子入門京劇。”記者來到“瑜音社”的當天,參加“京劇小科班”試聽課的是4個男孩,除了1個上小學一年級,其他的都在上幼兒園。帶著兒子來體驗的王先生笑稱自己是王珮瑜的粉絲,“雖然戲聽得不算多,但非常認同她推廣京劇的理念”。另一位家長說,孩子看了有關京劇的繪本,喜歡五顏六色的臉譜,提出“我想學京劇”。
“孩子有興趣是最好的。”兩個家長一交流,發現家都在浦東。2022年1月,“瑜音社”全國首店在今潮8弄開門迎客。前一晚,王珮瑜給26位學生家長開會,“準備開課排班,作為京劇演員、京劇傳播者,我又多了個身份——京劇教育者”。
今潮8弄,位于虹口區四川北路武進路口,這個百年歷史建筑群是上海文旅新地標之一。“瑜音社”首店開業第二天,融合近5年“京劇進校園”經驗獨立研發的教育品牌“京劇小科班”緊鑼密鼓地開課了。王珮瑜希望“京劇小科班”提供既成體系又接地氣的京劇教育內容。
“京劇小科班”招生需要面試,試聽相當于一次面試,淘汰率為30%。日常教學,除了周一休息之外,周二至周六都有課程開放,不間斷練功。勤奮的學生每天壓腿、下腰、跑圓場。王珮瑜遇到過爸爸負責接送孩子的,幼兒園放學后送來“小科班”,晚飯就吃家里預先準備好的盒飯。但對多數家庭來說,每天接送壓力不小,假如跨區上課,難度就更大。
“能學戲的地方好像還是不太多。”幾個家長都這么認為。假如不是天天上課,效果無法保證,而低齡孩子因為身體原因缺課的情況也比較多見,“報名,要下點決心的,有點糾結”。一面是學習熱情,一面是學習條件,或許是兩者之間的落差所致,學戲曲相較于學樂器,依然“小眾”。
從學校到社會
京劇有足夠的沉淀,家長覺得實用,可以學到唱念做打
“為什么帶孩子學戲曲?”不少家長提到,孩子在幼兒園、小學接觸了戲曲普及,對戲曲萌生了興趣,有了找更專業場所深入學習的需求。
“戲曲從娃娃抓起”,經多年培育,“戲曲進校園”已然成為上海各大戲曲院團的“標配”項目。1992年,上海京劇院專門成立業余藝術學校,深入上海各大、中、小學和幼兒園,覆蓋全市100多所學校,累計授課超過9萬課時,惠及學生超過7萬人次。作為一所特殊“學校”,它沒有固定教學場地,因此被戲稱為“飛行學校”。2007年,“Follow Me京劇跟我學”開班,成為首個不依靠政府財政補貼、按課時進行收費的戲曲業余培訓班,也是首個全部由專業演員教學的培訓班。第1期學生只有7個。
“京劇明星公開課”“國粹好鄰居”“小京繼人”等項目進一步打開了社會各界與京劇藝術的交流渠道,當年讀著京劇院編寫的“京劇進課堂”教材參演“京劇課本劇”的孩子們已經成長為今天劇場里的主力軍。“京劇有足夠的沉淀,家長覺得實用,可以學到唱念做打,融匯古今中外。”王珮瑜分析。
2018年起,王珮瑜攜“瑜音社”教育團隊走進中小學校園,以社團課的形式教授京劇,覆蓋上海10個區40余所學校6000多名學生。2021年,“瑜音社”正式籌備少兒京劇教育項目,定名“京劇小科班”。到今年2月,“京劇小科班”有近60名學生,王珮瑜對每個孩子都很熟悉。試聽課或面試后,學校老師會與家長進一步面談,確定未來發展方向,九成報名者希望讓孩子得到戲曲熏陶和提升,計劃將來走專業道路的只有10%。
作為上海京劇院藝術普及推廣的品牌項目,“Follow Me京劇跟我學”時尚課堂累計為7000多人次提供了京劇普及課程。最近一期“Follow Me京劇跟我學”時尚課堂收到近千人報名,其中超過85%是首次報名。10個班中,少兒班有3個,分為老生班、旦角1班、旦角2班,第一節課分班傳授《定軍山》《捧印》《霸王別姬》選段。12歲以上青少年可以和成年人一起選報常規班或精品班;京胡演奏(啟蒙班)少兒與成人混班,8歲起報,課程全部移師至上海京劇傳習館。
在上海昆劇團,“Follow Me昆曲跟我學”也一直是熱門項目,不少劇場在結合劇目跟進傳統戲曲教育。上海大劇院舉辦過針對小學生的重逢《牡丹亭》“昆曲戲游記”主題夏令營,不僅教授《牡丹亭》經典折子戲《游園》中的名曲唱段,還通過眼神、手勢、身段、坐姿、站姿、步伐以及昆曲里穿戴服飾、重要道具的使用來豐滿舞臺上的表現。孩子能了解工尺譜的運用和抄寫,認識昆曲演出中的樂隊構成,昆曲的基本服飾、發飾、妝容。
宛平劇院以上海越劇院駐演為契機推出不同類型的青少年戲曲教育項目。第一個由越劇演員、專業兒童戲曲教學老師為師資的越劇冬令營應運而生。冬令營結業匯報演出上,13歲的曹青羽與小伙伴一起登臺,唱響《梁山伯與祝英臺》經典選段“我家有個小九妹”,該劇也是宛平劇院的駐場演出劇目之一。由于外婆是戲迷,陸青禾從小喜歡越劇。孩子想學戲,陸青禾的父母一度猶豫,“相比舞蹈、鋼琴,戲曲受眾面沒有那么大”,但拗不過孩子的堅持。“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她的學習就有動力,自理能力提高,也能更好地管理時間。本來做事有些拖拉,要學戲就得抓緊時間,學習效率比以前高多了。”談到孩子學戲后的變化,母親感到欣慰。
從語言到文化
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要,戲曲故事、戲曲念白就是“大語文”
“請你介紹一下自己。會說上海話嗎?家里說上海話嗎?”在上海滬劇院“滬語訓練營”第一堂試聽課上,老師的固定提問往往能得到令人捧腹的答案。有的孩子撓著頭說“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上海人”,有的孩子回答“媽媽教我說上海話,但家里不說,因為爸爸和爺爺、奶奶都不會”。
除了孩子自己感興趣,帶孩子學戲曲,家長有五花八門的理由。有人想讓孩子學一門才藝,“學校很多活動都要求孩子展示才藝,戲曲可以登臺表演”;有的家長是戲迷,“小時候沒機會學,想讓孩子從小接觸”;有的家長覺得,戲曲訓練綜合性強,“孩子平時背都挺不直,起碼能把形體練好”;還有家長看重戲曲背后的文化,“傳統文化在課堂教學中的比重越來越大,這是大勢所趨。戲曲故事、戲曲念白,就是‘大語文’”。
以“滬語訓練營”為例,報名者中,滬語零基礎的孩子并不少見。課程中既有童謠、上海說唱等口才訓練,也有聲訓教學和聲臺形表的舞臺表演。演出滬劇《回望》這幾年,上海滬劇院青年演員洪豆豆在舞臺上多了好幾個來自“滬語訓練營”的“女兒”。2014年至今,超過5萬名學員參加了“滬語訓練營”體驗課程。
“戲曲是學習語文最好的橋梁。舞臺上有很多經典劇目根據名著改編,比如《紅樓夢》,還有在宛平劇院駐演的《家》。”越劇名家趙志剛說,“如果沒有接觸的機會,孩子不了解戲曲,談何喜歡。我們幫小朋友穿上戲服,在音樂伴奏下,讓他們自己體驗劇情、人物,今天是梁山伯、祝英臺,明天是賈寶玉,后天是穆桂英,大后天是何文秀。孩子們在學戲的同時,還能在舞臺演出中學會團結互助。”
2022年7月,王珮瑜受山東衛視邀約參加綜藝節目《戲宇宙》,和她一起亮相的有“京劇小科班”第一批學員中的佼佼者,“練了半年,他們有了小模樣,演繹亮相、作揖、圓場、訓詞等組成的小作品。學生們很興奮,上電視了,有了更多學習的動力。”在王珮瑜看來,戲曲教育伴隨文化自信自強而崛起。這十年,越來越多家庭涉足中國傳統文化,從樂器,古詩詞、書法到戲曲表演,“我們趕上了最好的時機,同時,大環境也給我們提出了新要求。過去,戲曲演員在舞臺上辛苦,把戲演好就行,現在有大環境的推動,抓不住機會就可惜了,也是考驗我們的戲曲教育產品迭代升級。”
經過一年打磨,“京劇小科班”課程設置日益成熟。王珮瑜幾乎每天都和同事討論學生情況,進行課程優化,“最初按‘手眼身法步’教學,比較傳統,現在根據老師專業所長進行模塊化教學,孩子們有新鮮感。未來還會進一步強化大語文、大美術等融合課,除了京劇表演,還有導賞、繪畫、書法等,希望以京劇為載體實現表演、形體、口才的熏陶。”
走進“瑜音社”,孩子們往往最先被展示臺上的大鑼、小鑼、鐃鈸、單槍、單刀、馬鞭,京胡、月琴等吸引,想要摸一摸、玩一玩。“這個時候,家長們往往會‘警告’孩子別亂動。”一位家長感慨,“對傳統戲曲‘高高在上’‘不易親近’的印象,或許要從家長開始破除。”
記者手記
欣賞傳統文化之美 期待種子破土而出
藝術教育和培訓,在西洋樂器等很多門類早已市場化,對一節鋼琴課的市場價,琴童家庭心里有譜。而戲曲教育培訓,在公益性和市場化的探索中剛剛起步。
采訪中,有的院團對培訓項目有顧慮,“怕被投訴‘太貴’”。也有家長表示:“可以花三四百元學鋼琴、學英語,為什么不能學戲曲?”還有不少家長擔憂師資和資質,“有的地方打著專業的旗號,但就怕遇到李鬼,孩子沒學到什么東西”。
戲曲表演形式載歌載舞,有說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念、做、打于一體,好聽好看,沉淀了中國人的審美取向。上海是戲曲高地,各大劇種都有高水平的表演者和劇目,也有越來越多的專業戲曲劇場。近些年,更多專業人士和機構加入了戲曲教育的行列。“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業內人士看來,如何延續傳統戲曲的文化生命力,需要從內容到形式上的破題。
游戲與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合也在探索。盛趣游戲與上海師范大學影視傳媒學院動畫專業合作開發了《臉·譜》等5款功能游戲,其中《臉·譜》《行當》游戲Demo視頻與《衣箱》游戲策劃案,均作為上海市首套中小學戲曲教材(讀本)配套內容在基礎教育領域的戲曲教學中發揮作用,走進中小學美育課堂。
相比學才藝、學技能,如何讓新一代青少年與傳統審美對接,心更靜、意更遠,更能欣賞中華傳統文化之美,恐怕是“周末送孩子學戲”更深層的內涵。
學戲是個體選擇,當更多人把學戲作為一種選擇,相信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會破土而出,郁郁蔥蔥。
(來源:解放日報)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滬周末家長送孩子學傳統戲曲 希望孩子得到2023-02-21
- 金山全力優化營商環境 “樁基先行”助項目2023-02-21
- 超訊通信: 超訊通信:股東大宗交易減持股2023-02-21
- 新安股份: 新安股份第十屆董事會第三十一2023-02-21
- 【世界速看料】中馬傳動: 2022年度業績快2023-02-21
- 焦點熱文:歐菲光: 關于向激勵對象授予股2023-02-21
- 芒果超媒: 北京市君合律師事務所關于公司22023-02-21
- 新安股份: 新安股份關于召開2023年第一次2023-02-21
- 哪些患者“陽康”后需要進行胸部CT檢查?聽2023-02-21
- 20億補貼促消費!蘇寧易購北區啟動春季家電2023-02-21
- 焦點速看:加力提速工業經濟 “云行齊魯 2023-02-21
- 宏華數科: 杭州宏華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2023-02-21
- 凌云光: 2022年度業績快報公告2023-02-21
- 全球今日訊!確成股份: 確成硅化學股份有2023-02-21
- 【世界聚看點】漢鐘精機: 關于部分董事及2023-02-21
- 日豐股份: 關于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減2023-02-21
- WCBA季后賽:新疆天山勝東莞新彤盛-天天熱2023-02-21
- 首鋼股份董秘回復:公司將與其他國內鋼企一2023-02-21
- 每日時訊!日盈電子: 關于召開2023年第一次2023-02-21
- 錢江生化: 錢江生化關于持股5%以上股東部2023-02-21
- 日盈電子: 2022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預2023-02-21
- 青鳥消防: 關于公司控股股東部分股權解除2023-02-21
- 日盈電子: 江蘇日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向特2023-02-21
- 下樓就能逛公園!新區持續推進繽紛社區建設2023-02-21
- 世界最資訊丨華陽路街道這個“高知院”老小2023-02-21
- 奮進的春天 | 緊起來 動起來 干起來!2023-02-21
- 奮進的春天 | 出政策抓項目 奪取“開門紅”2023-02-21
- 奮進的春天|更高更快更強,“水韻江蘇”這2023-02-21
- 春龍抬頭,鴻運當頭!富光&國潮IP東來也推2023-02-21
- 世界微速訊:蘇威孚B(200581)2月21日主2023-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