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就業季,00后為主的大學生職場選擇多元化-環球熱點評
2023-03-08 17:51:22 來源:解放網
滬上2023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達23.6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0.9萬人
開春就業季,00后為主的大學生職場選擇多元化
【資料圖】
■本報記者 徐瑞哲 李蕾
開春就業季,向來有“金三銀四”之說。在這個大學生就業人口又創新高的黃金就業期,招聘求職難不難,又有何新動向?
教育部門、人社部門數據稱,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記者從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了解到,滬上2023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達23.6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0.9萬人。
有人堅持考研、考公,有人志在四方、異地工作,也有人訂單培養、定向定點,還有人靈活就業、自主創業……當前,00后為主的大學生群體正呈現多元化的職場選擇。
考研考公
去年與“考研”失之交臂的同學重燃斗志,“二戰”考研
考研、考公,一直是大學生畢業時的選項之一。在今年的畢業生中,考研究生以及考公務員、考新教師等“體制內”編制的學生,比往年要多一點。比如,上海理工大學本科生中,大約有58%報考了研究生,考公務員等帶編制職位以及教師則集中在文科類研究生,比例在10%左右。
上理工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趙捷,老家在貴州遵義,如今已經入圍研究生復試,但他依舊參加了幾場線下招聘會。“從招聘會現場看,光電信息相關崗位兩極分化比較明顯,有的只需要大專生,薪資4000元—6000元;有的要求碩士或碩士以上,薪資在1萬元—1.2萬元。本科生則顯得有點‘高不成、低不就’,總體看來這個專業還是繼續深造后,就業比較好。”趙捷說。
也有一些同學決心再考研。除了就業形勢的原因使然,這些同學去年一直在準備考研,但無奈堅持到臨近考試前“中招”新冠,因為身體原因不得不放棄了考研。而錯過了去年“秋招”的他們,此時出去找工作便發現,不少崗位更傾向于研究生。與考研失之交臂的他們心有不甘,于是重新燃起斗志再考研。
有的同學則對繼續深造有著濃厚的興趣,選擇了“保研”這條非直接就業之路。上海海事大學商船學院輪機工程系學習委員師宇杰一直對工程很感興趣,平時經常自己弄些小發明,參加各種科創大賽,今年畢業他順利保研到南京理工大學。“父親曾在南京工作,小時候經常去玩,對南京這座城市比較熟悉,再加上去年暑假參加過南京理工大學夏令營,希望以后能繼續讀博。”
更有一些同學選擇出國繼續深造。上海海事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工業設計專業的任炳璋同學拿到了4所英國藝術院校的碩士錄取通知書。在校期間,他經常參觀各類藝術展覽,接觸到了交互設計,這讓他明白了以后要走的道路——交互設計師。有了理想便不再猶豫,通過查閱專業發展最新消息,他確定了去頂尖藝術院校進修的目標。“出國留學并非逃避,而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考研之后便是考公。與考研相比,大學生考公也像天氣一樣,“越來越暖”。2023年上海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正在進行中,今年筆試3月25日舉行,較往年提前了約一個月,一批應屆生積極“備戰”。值得注意的是,此輪上海事業單位招錄人數3438人,較去年減少22.4%。不過,總計招錄應屆生人數達2348人,占招錄總人數的68.3%左右,這一高占比為優秀應屆生就業擇業提供了有力保障。上海杉達學院負責就業相關老師表示,目前等待考研復試結果的約占3%,有考公考編意向的則近10%。
異地就業
今年初步就業意愿調查發現,有意外地就業的比例比往年多一點
“我收到了吉利汽車、上海通用五菱汽車、中建八局西北分公司,以及貴州航天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的錄用通知。”華東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應屆生鄭潘在綜合考量后,最終選擇返鄉建功立業,目前已經順利簽約貴州航天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大學學習生涯讓我見識了大上海的繁華與喧囂,”他認為,相比上海這樣的東部沿海地區,西部更需要建設者,更需要青年大學生,更需要新鮮血液的注入,“讓鄉愁不愁,讓家鄉出彩,這是一場我與家鄉的雙向奔赴。”
好男兒志在四方,跨地域、跨區域經濟活動日益頻繁,加之長三角一體化等因素,人才流動性更為充分與平衡。對于在滬完成高校學業的應屆生,上海并不一定是就業的唯一選擇地。在綜合考慮生活成本、通勤時間、薪資水平后,今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更趨理性。上海理工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馮磊告訴記者,往年已經就業的學生中,有75%初次就業留在上海,而今年做了初步的就業意愿調查后發現,有意外地就業的比例要比往年高一點。
他們中,有的想去長三角蘇浙一帶,有的則愿意去二三線城市就業、定居;一些生源地是中西部地區的學子,想去成都、重慶等中部地區比較發達的城市;還有的想回老家就業,方便照顧父母。“預計今年留在上海的比例,大約會比往年下降5%—10%。”馮磊預計。
就讀上海理工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張同學周一到周五都在實習,通常參加周末的招聘會。上周招聘會,她向十幾家企業投了簡歷,大多是財務、金融、市場等職能類崗位,目前已有3家企業給了回復。“我的想法很簡單,想以后定居在工作地,而上海的生活成本,尤其是房價對我而言比較高,所以想去蘇浙一帶工作。”她還告訴記者,和她同一寢室的3名舍友中,只有一位想留在上海。其他兩位,一個想回老家就業,還有一個想去二三線城市工作。
上海海事大學商船學院輪機197(卓)班班長趙洋,最近拿到了中遠海運船員管理有限公司大連分公司的正式錄用函。“之前也收到民企、中外合資企業的錄用函,但覺得中遠是央企,比較穩定,能在寬泛的業務中學到更多東西。”趙洋笑著告訴記者,自己老家在青島,而大連離家比較近,自己也更喜歡慢節奏,靠海邊又能看到下雪的地方。“找工作得找一個自己覺得最適合的地方,才能好好干,才能干得長久。”
巧的是,同寢室的賀乙展同學也選擇異地就業,赴寧波舟山港舟山港務有限公司工作,“回自己的家鄉就業,各方面都熟悉,也方便以后照顧父母。”
靈活就業
未如期找到理想的第一份工作,靈活就業不失為填平“空窗期”的辦法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21年底,中國靈活就業人員約2億人。與傳統認識中“靈活就業”不穩定、非正規、臨時性等印象不同,在當前就業大背景和新形勢下,靈活就業被認為是一種促進就業的重要形式。
疫情之后,一批年輕人當起了數字游民,不再朝九晚五、與一份工作綁定,而是跨地區完成工作。領英職場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過去兩年間,在平臺內新發布的崗位中,“遠程崗位”占了20%,而針對“遠程崗位”的瀏覽和新工作申請數據,從疫情前的3%,分別升至30%和27%,供不應求。
對于大學畢業生而言,如果沒有如期找到理想中的第一份工作,那么靈活就業不失為填平“空窗期”的好辦法,甚至也可能由此開出一個新起點、一條新通路,尤其是在網絡經濟、商業平臺日益發達的領域。上海杉達學院的黃沈樂同學所學專業是環境設計,老家是江西上饒,但她卻在浙江義烏自主創業,從事起了零售批發。
說起靈活創業,而且是異地創業,也算一種機緣巧合。當時,黃沈樂在浙江東陽一家智能家居企業實習,每天朝九晚五,周圍有不少朋友在做電商,淘寶、京東、拼多多各個平臺都有。了解下來,電商可以作為副業,于是她便開始嘗試開了一個從事零售批發的電商平臺,做起了“小生意”。
在上海市大學生覺群創業基金統計中,截至2022年12月,全市資助數為297項,其中東華大學獲得立項53項,排名全市首位。記者了解到,具有良好創業傳統的東華大學全日制畢業生自主創業143人,占2022屆畢業生總人數的2.35%。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全校創業企業為社會創造就業崗位400余個,以創業帶動就業效果凸顯。與學校學科特色有關,80%的東華畢業學子創業項目為科學研究、創意設計、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等,形成科技創業和創意創業兩大鮮明特色。事實上,這也是滬上大學生創業的兩大賽道。
在科技方向上,一些學生企業正在走向“從0到1”。上海電機學院軟件工程專業的陳鵬宇成為環物上海網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的創始人,這家企業以AI技術及物聯網技術為核心,自主研發智慧園區治理領域的智能應用。剛進大學時,他參加了不少“挑戰杯”、互聯網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并多次獲獎。“比賽參加多了,就想著嘗試創業。”陳鵬宇說,2020年初創時,創業的扶持政策比較好,和3個同學一起把公司注冊在臨港,享受了一些補貼,學校也提供了辦公場所,減輕了租房壓力。一開始,公司主要幫助中小微企業開發一些軟硬件,去年產值約40萬元,利潤約20萬元。“通過兩年觀察市場、積累經驗,我們發現如果沒有自己的產品,發展潛力不大。”陳鵬宇告訴記者,今年公司轉型用自己的產品來做物聯網園區的信息化工程,之前的軟硬件開發項目會外包給另一家公司做。“今年經濟逐漸開始復蘇,我們也準備拼一把,爭取做到100萬元的產值。”
在創意方向上,畢業生中開工作室的自由職業者越來越多。上海杉達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盛宇昊是一名退伍大學生,家在上海的他在學校里做了一年的獨立攝影師,2022年2月因為疫情來到寧波慈溪,覺得這里經濟比較發達,創業機會更多。上海的租金比較貴,如果想找便宜點的,地段就會比較偏,客源就會少,交通成本也就跟著上升了。而同樣的價格,在慈溪可以租在市中心。于是,他在慈溪創辦了寧波滬優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目前年營業額約400萬元,毛利約20萬元。
訂單培養
畢業前提前開展就業培訓,畢業后直接定向工作
其實,在現實中,有這么一些“準畢業生”,他們并不為找工作而尋尋覓覓,因為他們早于大四就基本確定了畢業后的就業點位。
楊昌雷的微信個性簽名上寫著“用心做事,感恩做人”8個字,那是他的座右銘。2017年,這個侗族小伙考入上海電力大學,入學后加入學校國旗護衛隊;2019年,他參軍入伍,服役于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2021年,帶著我駐港部隊授予的“新時期大渡河連十七勇士”獎章,也帶著家國情懷、能源情懷,他退役返校復學。
從小時候家鄉受災得到部隊救援,到進入大學后政府對家庭精準扶貧,以及求學路上獲得各類減免補助政策,當楊昌雷得知艱苦邊遠地區高校訂單培養計劃是前往國網西藏電力時,他主動報名訂單培養計劃,目前已被國網西藏電力公司昌都供電公司預錄取。
楊昌雷這樣的大學生按照“3+1訂單模式”培養,對口行業內的畢業去向落實率顯著提高。學校通過與企業深入合作,選拔低年級非電專業學生在大三學年簽訂定向培養協議,畢業前提前開展就業培訓,畢業后直接定向工作。近年來,和新疆、西藏、青海等電力公司合作,共培養了60余名學子到當地供電企業就業。
新學期,在上海海洋大學舉行的2023屆畢業生春季臨港新片區專場招聘會,成為臨港新片區今年首場線下校園招聘會,140家用人單位提供了700個崗位,需求人數超過3000人,吸引了3500余名學生參加,共投出4600余份簡歷。有意思的是,在現場除了應屆生以外,還有不少大三學生,甚至還有研一學生來到現場。“HR要什么人?會問什么問題?”工程學院2022級電子信息專業研究生張星照,雖然才研一年級,也按捺不住對崗位的好奇,和室友一起到了招聘現場。
“這次招聘會的參會企業、參加學生都創了我們歷年臨港專場招聘會的紀錄。”上海海洋大學就業創業服務中心主任孫紅剛表示,“讓低年級的學生也去感受就業氛圍”是學校職業生涯教育中的一課。“提前做好職業規劃”“提前進入職業探索”常常被老師們提起,他們希望學生提早進入角色,了解社會需求與自身定位如何匹配,更加充滿信心地迎接下一個黃金般的就業季。
(來源:解放日報)
標簽: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滬上就業季,00后為主的大學生職場選擇多元2023-03-08
- 5萬余名孩子參與訓練營 滬劇在青少年中"出2023-03-08
- 上海世博1118路公交車改線,城市治理一根引2023-03-08
- ST開元: 關于召開2023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2023-03-08
- 【全球新視野】上海雅仕: 關于為全資子公2023-03-08
- 世界觀察:蘇墾農發: 蘇墾農發關于公司副2023-03-08
- 焦點熱訊:ST三圣: 關于子公司為公司提供擔2023-03-08
- 世界觀焦點:23哈爾濱銀行CD036今日發布發2023-03-08
- 中國人的故事|全國人大代表岳巧云:果園里2023-03-08
- 中國人的故事|全國人大代表張忠山:從“新2023-03-08
- 舉辦公益活動、設立 “母嬰室”……各地工2023-03-08
- 我從基層來丨貢獻巾幗力量 她們為推進鄉村2023-03-08
- 制度創新激發鄉村振興內生活力 職業農民成2023-03-08
- 隆達股份(688231)3月8日主力資金凈賣出162023-03-08
- 長江材料: 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于重慶2023-03-08
- 當前播報:龍江交通: 龍江交通關于持股5%以2023-03-08
- 陜西煤業: 陜西煤業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2月2023-03-08
- 中英科技: 關于參與設立的投資基金完成私2023-03-08
- 全球播報:道森股份: 關于獲得政府補助的公告2023-03-08
- 從情感分享拓展至女性品牌,“曼曼來了”為2023-03-08
- 小經跑兩會|堅定信心 中國經濟前景光明 2023-03-08
- 全球觀點:全國政協委員李國紅:把“藥瓶子2023-03-08
- 微視頻丨三分零八秒,致敬每一個獨一無二的2023-03-08
- 過去5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都2023-03-08
- 鏡觀·兩會丨使命如磐 全球微速訊2023-03-08
- 環球熱文:浙數文化(600633)3月8日主力資2023-03-08
- 宏華數科(688789)3月8日主力資金凈賣出552023-03-08
- 每日短訊:*ST博天(603603)3月8日主力資2023-03-08
- 天天快資訊:廣西廣電(600936)3月8日主力2023-03-08
- 焦點滾動:云賽B股(900901)3月8日主力資2023-03-08